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家長需及早關注孩子遠視儲備問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13 08:21: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家長需及早關注孩子遠視儲備問題

字體: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近視呈現高發病率、低齡化的特點,​已成為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公共衞生問題。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1.9%,​較2020年(52.7%)下降了0.8個百分點。在近視學生群體中,​輕、中、高度近視分別佔53.3%、37.0%、9.7%。在不同學段中,​小學、初中、高中總體近視率分別為36.7%、71.4%、81.2%。

  顯然​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距離《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制定的2030年近視防控目標(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未成年人近視問題不容樂觀。

  暑期將至,​又將迎來學生與家長集中的“視力大作戰”時期。保護未成年人視力健康,​哪些問題值得關注?

 近視防控,​對後天環境因素進行干預更具現實意義

  青少年近視的形成與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後天的環境因素都息息相關。相比不可控的遺傳因素,​對後天環境因素的干預於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發展更具現實意義,​這也是近年來我國開展近視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次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93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7.2%,​其中,​小學生互聯網普及率為95.1%,​其他各學齡段互聯網普及率均超過了99%。

  互聯網時代,​作為“數字原住民​”的未成年人,​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以電子設備為伴。《報告》指出,​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上網設備的比例達到87.0%。未成年人用網時長、深度、廣度都有所增加。有研究顯示,​長時間盯着電子屏幕,​會加重視覺疲勞、造成眼軸增長,​是導致近視發生的主要因素。另外,​除了電子設備本身對視力産生的危害,​不良使用習慣所帶來的擠壓運動時間、睡眠時間等問題都會間接加劇對視力的損害。

  未成年人正處於視力發育關鍵期,​在享受數字生活便捷、快樂的同時,​更要看清不良電子設備使用習慣直接導致的患​近視風險的增加。

  戶外活動在預防、減緩近視中擔當着重要角色。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教授在相關研究中發現,​城市兒​童每天增加40分鐘戶外活動,​3年近視發病率降低9.1%。近日,​國家衞生健康委發布的《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也明確指出,​戶外活動時間與近視的發病率和進展量呈負相關。近些年來,​戶外活動一直被作為防控近視的一項重要措施,​但現實中,​我國兒​童青少年戶外活動普遍不足。

  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健康行為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青少年平均每週參加超過1小時體育鍛煉的天數僅為2.5天,​平均每月進行較劇烈運動的天數僅為2.8天,​更有10%左右的受訪青少年從不鍛煉身體。這與《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核心知識十條》中的要求(兒​童青少年應堅持每天日間戶外活動不少於2小時,​或者每週累計達到14小時)仍有着不小的差距。實現每天日間戶外活動2小時的目標,​家庭、學校、學生任重道遠。

  “不起眼”的生活細節:養成良好睡眠與飲食習慣意義重大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晝夜節律有益於兒​童青少年的視覺發育。教育部“睡眠令”明確要求,​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睡眠時長應分別達到10、9、8小時。但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機構推出的《2022中國國民健康睡眠白皮書》顯示,​我國小學、初中、高中學生的睡眠平均時長分別為7.65、7.48、6.5小時,​​各學段學生睡眠時長均未達標,​且距離理想睡眠時長存在着至少1.5小時的差距。

  是什麼偷走了兒​童青少年的睡眠?“雙減”多年,​學生課業負擔有所減輕,​但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評價機制很難從根本上改變,​這不僅加劇着家長的教育焦慮,​也造成了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局面難以根本扭轉。加上不良電子設備使用習慣等問題,​都使兒​童青少年睡得好、睡得飽難上加難。為中小學生睡眠做加法,​需持續推進教育改革,​不斷為家長“降火”,​促進兒​童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除了睡眠,​攝取豐富的營養也是保證視力健康發育的重要一環,​良好的飲食習慣有助於孩子遠離近視,​但這常常是被很多家長在近視防護上忽視的方面,​不僅沒能認識到應該在飲食上下功夫,​甚至還在加重負擔。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家庭中,​都存在着重油、高糖​或是過於精細等飲食習慣,​這些都不利於孩子視覺功能的正常發育。預防孩子近視,​家長需在飲食健康方面構建科學合理的認知體系並付諸實踐。

  近視防控關口前移,​家長需及早關注孩子遠視儲備問題

  近視難以治愈。一旦發生近視,​如果仍持續用眼不當,​或是採取錯誤的治療方式,​只會不斷加重近視。但近年來,​無良機構和商家採用“逆轉”“摘掉眼鏡”“度數大幅降低”等字眼兒​進行誇大和虛假宣傳的案例數不勝數。很多家長學生抱着“試一試”的僥倖心理消費,​最終掉入了陷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此前就近視防控虛假宣傳進行的專項調查顯示,​60.9%的受訪家長擔心錯過孩子近視的最佳預防治療時機,​77.4%的受訪家長擔心類似虛假宣傳會給未成年人和家長造成錯誤認知。

  暑期將至,​正是一些不良機構和商家“大展拳腳”的時期。相關部門要加強​對虛假違法近視防控廣告的監管和打擊力度,​持續曝光典型案例,​及時肅清社交&&中有關近視治療虛假、誇大宣傳的內容。同時,​家長學生都要樹立理性、科學意識,​不能將近視預防、減緩的希望寄託在市面上這些沒有實質效果的近視防控手段上。

  很多家長在視力健康上存在另一個誤區,​即覺得孩子“沒近視”就是好的。實則​,​正常情況下,​只有到青春期依然處於“生理性遠視”的狀態,​即具備一定的遠視儲備,​才能保證未來視力的健康和可控發展。

  面對我國未成年人近視不斷低齡化的趨勢,​近視防控的關口要前移。

  全國防盲技術指導組組長王寧利教授指出,​要重視孩子從出生到青春期結束整個階段的遠視儲備問題。《近視防治指南(2024年版)》較2018版指南做出的重要更新之一,​就是添加了近視分期內容。其中,​在近視發展的第一階段,​即近視前驅期(近視前驅狀態),​強調了兒​童遠視儲備的重要性。這對家校日常防護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如今,​一眼望去都是“小近視眼”已成為我國中小學校園的普遍狀況。但雲南省灣塘小學卻在這個問題上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學校學生近視率連續多年保持零記錄​。每日3小時以上戶外運動、控制電子産品使用、充足睡眠、營養均衡、綠植環繞、正確讀寫姿勢……這座山區小學將保護孩子視力視為使命,​創造了“奇蹟”,​是其他學校在學生視力防護上借鑒、學習的典範。

  守護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就是守護他們光明的未來,​事關國家民族發展大計。當由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呵護孩子們明亮的雙眸。(杜園春)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