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3日電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副處長、本科生招生辦公室主任孫玉柱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考生和家長介紹2024年華東理工大學的招生變化、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亮點。
Q1:請您簡單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華東理工大學地處上海,原名華東化工學院,1952年建校,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更名為華東理工大學,入選“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獲批“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建設高水平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建有研究生院,保研比例超過23%。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Q2:學校的優勢學科及特色專業有哪些?今年是否有新增專業?
學校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8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雙一流”建設學科3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0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7個。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藥理學和毒理學、農業科學、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臨床醫學、社會科學總論等1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化學、工程學學科進入全球前1‰。
學校目前設置本科招生專業68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1個,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
學校今年新增“電子信息材料”專業。華東理工大學集全校優勢資源,為適應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需要而設立該專業。該專業旨在培養能在電子信息材料及相關領域,特別是封裝材料、工藝過程材料以及測試分析材料等領域,從事設計、生産、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産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專業以高素質的學術隊伍、行業龍頭企業和前沿的科研工作確保高質量的教學與人才培養。通過教學與科研互動、産教融合,在課程和實踐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工程能力、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培養。
Q3: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優化舉措以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華東理工大學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行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着力構建研究型、個性化的本科教育體系,探索並實施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包括“工科試驗班/實驗班招生培養模式”“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招生培養模式”“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主輔修複合型人才培養”“微專業”等,以提高學生對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和個人競爭力。在大類招生情況下,學生還可以根據興趣與愛好,一、二年級期間在不同大類間進行雙向選擇轉專業。
學校設置“智能與機器人”“生物醫藥”“智慧化工”“能源與環境”“機械智能化”“新材料”6個工科試驗班或實驗班,旨在聚焦國家發展亟待解決和攻克的關鍵核心技術,培養未來國家戰略必爭領域的人才。
學校實行雙學士學位複合型人才招生培養模式,設有“化工與工程管理”“計算機與金融學”“應用化學與生物科學”“環境工程與社會學”“能源與經濟”5個雙學士學位項目,多學科交融,旨在為學子提供多樣化的成長&&,培養跨學科交叉複合型人才。
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3+1+X本碩博貫通制),在本科二年級學生中選拔,實行“一對一”全程導師制,每位導師在同一年級中只能指導1名學生,並單獨為其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生前三年完成拔尖創新人才本科定制化培養方案,第四年起可提前進行研究生課程的學習,並完成本科畢業環節。四年期滿且符合拔尖創新人才計劃培養方案畢業要求者,可獲得學士學位;自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學籍,攻讀博士或碩士學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推進了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有機銜接,為優秀學生提供了本碩博貫通的培養通道。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通常在本科一年級下學期學生中開始選拔,學生前三年完成除畢業環節以外的定制化課程,最後一年以企業培養為主,畢業論文(設計)與企業合作完成,屬於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作為國家首批試點高校,目前已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制藥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7個專業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輔修專業是我校培養複合型人才的重要舉措,也是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成果,不僅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拓展學科知識、提升綜合素質與能力的&&,也為上海市西南片高校的本科生提供了共享資源。我校目前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金融學”“財務管理(投資理財方向)”“法學”“視覺傳達設計”7個輔修專業。
微專業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我校現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生物工程”“應用數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工業設計”“國際企業管理”“經濟學”“法學”“健康管理”“Mini-MBA”等12個微專業,以相對迷你精幹的課程滿足學生發展和自我興趣的需求。
Q4:學校今年在招生政策以及錄取規則上是什麼樣的情況和變化?認可哪些加分政策?
學校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批次的投檔模式、生源情況和相關政策,確定調檔比例。
按照順序志願投檔的批次,學校調閱考生檔案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20%以內。按照平行志願投檔的批次,調檔的比例原則上控制在105%以內。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的普通類招生批次錄取時,投檔考生專業服從調劑且體檢不受限制,學校不會退檔。藝術類投檔考生體檢不受限制,學校不會退檔。
學校認可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全國性政策加分,且分值不超過20分,在投檔和安排專業時均適用。
學校錄取原則為“分數優先,遵循志願”,即對投檔考生,按照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的原則進行錄取,考生各專業志願之間不設專業級差分,優先滿足高分考生的專業志願,這也有利於考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以及考分來選擇專業。
當考生所填報的專業志願都無法滿足時,若服從專業調劑且體檢不受限制,將統籌安排調劑到招生計劃尚未完成的專業;若不服從專業調劑或體檢受限,作退檔處理。
學校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及有關補充規定,制定學校各專業(類)的體檢限制要求。詳見學校本科招生網。學校對考生的視力(近視程度)沒有特別要求,體檢限制要求主要是部分專業對考生的辨色力和嗅覺有限制,特別是“色弱”“色盲”“嗅覺遲鈍”,高考體檢結論有此類專業報考限制的考生,要慎重報考。另外,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對“口吃、聽力障礙”的考生有限制。具體詳見學校本科招生網。
我校的各項招生政策均以《華東理工大學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為準,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和我校本科招生網都有公布,請各位考生及家長上網查詢。
Q5:學校在學生轉專業方面有哪些政策和要求?
“雙向選擇”轉專業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個性發展、強化質量意識、改革培養模式的一個重要舉措,使優秀學生和確有專長的學生能夠脫穎而出。
本科一、二年級的學生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一般在每學年第二學期),可根據自己的意願提出轉專業申請,學校將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個人特長,按照一定的篩選規則和程序,批准部分學生轉入其他專業學習。入學後,一、二年級轉專業的比例可達15%。
具體安排以學校教務處當年公布的通知為準。
Q6:學校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有什麼樣的特色和舉措?如何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華東理工大學立足上海,放眼全球,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目前,學校已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校際聯合培養項目,為學生海外留學提供了廣闊渠道。校際聯合培養項目一般為學生在校期間進行選拔,選派合適的學生出國學習交流,簡單説比如“2+2”、“3+1+1”、“3+2”等模式,這在學校本科招生網上有簡要説明,關於哪些專業、什麼類型的培養、項目如何申請,就不在此一一展開,請大家去華東理工大學本科招生網上了解。
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一般情況下是獲得學校的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以及外方的學士學位證書,有的項目外方還會頒發碩士學位證書,不同的培養項目頒發的證書不完全一樣。學生申請和選拔主要依據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相關外語語言的考核成績等進行挑選。學校也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海外游學、暑期項目及實習生項目。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建有國際卓越工程師學院(中法合作辦學機構),國際卓越工程師學院本科階段設置化學工程與工藝(精英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精英班)、應用化學(精英班)、環境工程(精英班)4個專業,專業碩士(工程師)階段設置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2個專業,均為華東理工大學優勢專業。學院採用優秀本科生培養模式,實行100%本碩貫通培養,由來自法國和華東理工大學的頂尖教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採用中文、法文、英文三種語言開展課程教學。學生可在學院內部轉專業,轉專業不受比例限制,可自選赴法或在校攻讀碩士學位。
Q7:學校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出國以及讀研的情況是怎樣的?
華東理工大學畢業生有特長、有特色、綜合素質高,就業流向多為國內外重要行業知名企業,受到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普遍青睞,來校招聘的單位絡繹不絕。近年來,學校的畢業去向落實率始終保持較高水平,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目前,學校畢業生就業流向涉及化工醫藥、石油輕工、生命大健康、信息産業、金融商貿、航空航天及第三産業等各行各業,學生就業的單位絕大部分為國內外知名企業,不少畢業生已經成為企業、部門的領導和技術骨幹。
近年來,學校本科畢業生升學深造比例持續增長,其中保送攻讀研究生的比例超過23%,部分學院保送讀研比例超過30%。2023屆本科畢業生有1964人在海內外高校、院所繼續深造,佔本科畢業生總數的47.88%。其中,1550人在境內升學,414人出國出境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