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冬奧會尚未開幕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的
智慧餐廳已成為“網紅”
在這家餐廳
從廚師到服務生均為機器人
中外媒體記者只需在餐桌上掃碼點單
色香味俱佳的佳肴就會通過空中雲軌
自動送達對應餐桌上空
呈現在用戶眼前
其中
會“掂勺”的機器人大廚更是憑藉廚藝
征服了中外記者的味蕾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器人研究所博導、副研究員閆維新便是這個餐廳的主要設計人之一。據了解,閆維新研發中餐烹飪機器人已有15年歷史。
因“胖”而開始研發中餐烹飪機器人
據了解
在冬奧會智慧餐廳供應的中餐可分為
蒸菜、炒菜、煮菜、砂鍋四大類
各司其職的中餐烹飪機器人接受過長期實踐檢驗
烹飪水平不亞於優秀廚師
此外
智慧餐廳還供應牛肉漢堡、炸薯條等西餐
除了可透過玻璃看到的烹飪機器人,智慧餐廳還包含後廚物流運輸系統和信息控制系統。在餐廳的中央廚房,有多種針對肉類和蔬菜的食材智能加工設備,它們完成自動或半自動加工後,單臂和雙臂協作機器人會將加工好的食材取出,放入鍋具,開始按照程序自動烹飪。
在整個物流、加工和烹飪過程中,由於工作人員少,智慧餐廳的食品安全系數非常高,也為疫情防控加了一道防火墻。
“我研究烹飪機器人挺偶然的,2005年選博士課題時,我看中的課題被別人選了,導師説我胖,就讓我研發中餐烹飪機器人。”閆維新笑道。
這個因為“胖”開啟的科研歷程,迄今已催生出60款以上餐飲服務類機器人,它們分為鍋具、其他工具、火力、投料4個功能部件,已獲得近30件專利授權。
讓機器人學會翻鍋和火候控制
下過廚的人都知道,中式菜肴包含煎、炒、烹、炸、煮多項烹飪工藝。一道佳肴不僅講究火候,對配料和調料的投放也很有講究。
那麼,機器人大廚是怎麼保證口味和水準的呢?
“這有點類似武俠小説中見招拆招的過程。”閆維新介紹,團隊將烹飪全過程進行數字化和動作化凝練,總結為工具模塊、鍋具模塊、火控模塊和投料模塊4種標準模塊,將其結合在一起,再配合控制系統進行復現,完成中餐的標準動作。
比如大翻、小翻、圓周晃、直線晃等機械動作,對應的就是人類廚師的晃、顛、劃、翻、推、拉、揚、淋等各種鍋具運動。
在火候控制方面,閆維新為烹飪機器人開發了雙壓強火力控制系統和火候視覺模塊。前者能精確控制常壓燃燒器的熱負荷,這是實現火力控制數字化和標準化的關鍵;後者基於機器視覺技術,能實時監測食材的色澤飽和度等狀態,並據此調節火力強度和烹飪時間。通過火候模糊隨動控制,雙壓強火力控制系統與火候視覺模塊協同運行,讓菜肴出品穩定性強、色澤和口感保持一致。
據了解,冬奧會智慧餐廳在部分地方已有“前身”。如今,借助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主媒體中心這個國際化傳媒&&,烹飪機器人有望得到更多的推廣應用。(綜合自上海交通大學微信公眾號、文匯報、上觀新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