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3日電 12月2-3日,第十二屆新華網教育論壇在京舉行,本屆論壇以“守望未來 智教之道”為主題,通過線下線上相結合方式舉辦。來自教育各領域的專家學者聚焦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國際教育四大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前瞻教育發展之勢,研判教育改革之策,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本次教育論壇圓桌論壇環節,以“‘家事’變成了‘國事’聚焦優質均衡的真教育”為主題展開探討,新華網教育事業中心內容總監商亮主持,對話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北京小學校長李明新,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管傑。
圍繞“作為一名中小學校長,如何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話題,王歡就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第一,主要改變在意識程序上。最初實行校長責任制時,校長領導的行政班子做的一些討論、決策,就可以到校務會最終決策,但現在所有的決策需到黨委角度。校長在這個階段中要知道自己的角色轉變,該進行立項、請示的,等待批示,最後執行,這些東西要嚴格按規程去做,這是一個意識;第二,組織架構發生了變化,更加凸現了政治性,以及孩子德育教育方面的力度。因此通過部門的增加強化政治引領和黨的引領;第三,一些規章制度進行了改變,通過規章制度的變化,來確保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責任制,在推進過程當中,每個課程都有德育教育價值。
王歡介紹,圍繞落實“雙減”,史家教育集團推出了多個項目。一是集團教師發展中心校長進行流動,主要是打開空間,給大家進行各種各樣鏈結。通過不斷的鏈結,讓老師能夠在更多的空間渠道中進行研究討論,在流動中成長,讓老師更活躍、更有積極性,更有一種昂揚的狀態,同時通過提升教師隊伍的發展,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發展和教育的發展。二是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雙師課、多師課進行“三全兩跨界”,所謂的“全”,就是全體內容、全學科、全學段,“跨”就是跨學科、跨學段。史家集團的特別優勢是思政內容,從標準的制訂,到教材的編寫,然後到研究、講解、試講,到最後整個的普及。這種優勢的團隊就像巡講團一樣,在集團各校區巡講。
民族復興的基礎在教育,而整個教育的基礎在中小學。回顧我國的基礎教育發展,也是新中國從落後走向振興的真實寫照。2021年,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顯著進步。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基礎教育工作者始終走在前進的道路上。“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統籌多方力量,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育人格局,才能確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