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 6月15日電 武漢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首批列入“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學校經過長期教育實踐,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係。近兩年共有37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日前,該校招生辦公室副主任張璐做客新華網“2021高考情報局”,介紹了今年的新增專業和招生政策變化等。
新增4個本科專業 緊跟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
張璐介紹,武漢理工大學擁有船舶與海洋工程、輪機工程等15個國家特色專業,車輛工程、通信工程等4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物流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等28個國家卓越工程師試點專業。近年來,學校開設了一係列戰略新興産業相關專業,致力于面向未來培養行業引領人才。2021年新增網絡與新媒體、儲能科學與工程、機器人工程和大數據管理與應用4個本科專業,新增專業均為“新工科”、“新文科”專業。
武漢理工大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張璐進一步介紹,新增專業往往是社會緊缺專業。如前兩年新增的導航工程、應急管理、人工智慧、智能制造工程等,考生的報考熱情較高;同時,這些專業往往是交叉融合專業,符合當下社會和企業發展需求。武漢理工大學有著鮮明的“科教協同”“校企協同”“國際協同”的辦學特色,就讀這些專業的同學們能在科學研究和企業實踐中真正把握行業前沿,非常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招生政策優化 有效降低考生選擇焦慮
張璐介紹,今年武漢理工大學總體招生政策保持穩定,主要進行了兩方面優化,一是根據學科門類優化整合招生專業,今年的招生專業(類)數量為38個,大部分專業實施大類招生,如上文提到的4個新增專業分屬于新聞傳播學類、機械類(汽車)、自動化類及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大數據管理與安全科學)。招生專業的優化整合將有效降低考生選擇焦慮,大類培養的厚基礎、寬口徑也將有助于綜合型人才的成長;二是優化了部分省份招生類別,其中江蘇省新增提前批航海類,廣東省、湖南省和江蘇省新增生物科學類(中外合作辦學)。
就業行業多元化
張璐表示,據學校就業部門統計,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整體就業率均在95%以上,且就業的起點高、品質優、發展好,用人單位普遍評價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生專業、務實、好學、創新。
她進一步介紹,以2020年為例,學校整體就業率為95.2%,就業行業主要集中在先進制造業與汽車産業、資訊産業、建築與房地産産業、教育、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畢業生面向“建材建工、交通、汽車”三大行業就業的比例為40.45%,面向世界 500 強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就業的比例為52.65%,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公司、東風汽車公司、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等是我校畢業生就業人數較多的企業單位。學校保研、升學路徑通暢,2020屆畢業生中41.55%的學生前往海內外知名院校繼續深造。
相對以上高就業率的熱門專業,冷門之所以冷,主要還是因為大家不了解或者不喜歡,比如傳統的礦業類、機械類專業,事實上此類專業就業端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可能在起薪上沒有一些新興産業高,但未來的發展路徑和職業規劃都相對完善,尤其是在和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的交叉融合中,這些傳統行業成為新型的朝陽行業,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和命脈,建議同學學會辯證看待。張璐表示,近年來,武漢理工大學畢業生始終保持整體就業情況保持良好的態勢,專業匹配度好、學生滿意度高,實現了更高品質的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