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 江漢大學擁有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學校擁有5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1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7個本科專業入選湖北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日前,江漢大學副校長李衛東做客新華網“2021高考情報局”,介紹該校今年招生政策與特色專業等情況。
新高考改革省份考生報考時需仔細研讀選考科目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江漢大學在新高考改革省份按“專業組(專業)+院校”的方式填報志願,除藝術、體育類專業和地方專項計劃以及部分面向武漢市招生計劃實行單獨分組外,按計劃類別、選考科目等共分為7個專業組。其中:江漢大學招生專業首選科目中,理工、醫學(不含針灸推拿學、護理學)類專業僅限物理科目,其他專業首選物理或歷史科目的考生均可填報;學校招生專業再選科目中,醫學(不含護理學)類專業和生物技術、園藝專業要求選考化學或生物科目,其他專業均沒有再選科目要求。同學們在填報志願時要注意關注選考科目的要求。
學校在非高考改革省份仍按學校+專業的方式填報志願,藝考生要注意關注是否文理科分列計劃。
為了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江漢大學在借鑒國內外高校榮譽教育培養模式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成立了炳靈學院。從2021年開始,面向理科或首選物理科目的優質生源單獨招生,並以科學創新實驗班(簡稱科創班)為主要教學單元,實行導師制管理,本著“優生優培、因材施教、突出創新、成果導向”的培養原則,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相關學科前沿,依托學校科研平臺優勢和校內外相關優質教育資源,著力培養科學與人文素養扎實、創新創業能力突出、國際化視野寬廣、綜合素質卓越的拔尖創新人才。
智能制造類新增兩大專業
江漢大學今年新增新能源汽車工程、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兩個專業,一個隸屬江漢大學智能制造學院,一個隸屬于即將成立的智能建造與爆破工程學院。
李衛東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工程專業已經建立6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滿足了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的需要。同時,還構築了區域産學研合作平臺,著力打造校企新型合作辦學機制,並與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能夠充分利用企業設備資源,開展本單位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形成了産學研良性迴圈,實現校企合作共贏。
江漢大學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是為了適應國家重大需求而開設的新興緊缺專業,旨在培養既能設計施工、又懂規劃、管理與研究的復合型高級人才;培養在掌握城市地下空間工程規劃與設計、勘察、建造、智慧運維及從事現代城市軌道交通和隧道工程技術管理與維護等技能的基礎上,兼顧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的高級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
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教學由謝先啟、謝禮立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0余名資深教授組成教學科研團隊。其中,謝先啟是湖北省省屬高校唯一的全職院士,是工程爆破專家,在地下空間的建設技術方面成果豐碩。謝禮立是資深的土木水利院士,是我國城市防災減災理論方面的奠基人之一。
多項助學舉措穩保學生學業
李衛東介紹,江漢大學設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市政府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校優秀學生標兵獎學金、校優秀學生幹部獎學金、校優秀學生獎學金。還有校優秀畢業生獎學金和單項獎學金以及社會團體(單位)、個人設立的專項獎學金。獎金額度從幾百元到一萬元不等,獲獎面很寬,每年都有超過4000人次同學獲得各類獎學金。
在江漢大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申請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金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3300元,具體標準在每生每年2200-4400元范圍內確定,共分為3檔。此外,學校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拓寬勤工助學渠道,提供勤工助學實踐機會。校內勤工助學報酬為12元/小時,每月最高360元/人。
學生就業廣泛
近年來,江漢大學的畢業生主要留在武漢,也有學生選擇去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發展。以2020屆畢業生為例,該屆畢業生就業地域以湖北省為主,在湖北省就業的比例為65.25%。
從全國范圍看,學校本科畢業生就業地域分布較為廣泛,在省外就業的以廣東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為主,佔比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