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是風華正茂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
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今天,黨史故事百校講述活動
由寧夏大學講述
退休老教師李玉鼎的故事
1965年,李玉鼎從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園藝係果樹專業畢業,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的他,義無反顧響應祖國號召投身大西北。
“海原在哪?連水和電都沒通?你去幹啥?”面對他的選擇,周圍人萬分驚愕。
“海原是個老果區,我是學果樹的,我要帶着鄉親脫貧致富,就是我最好的歸宿!”在李玉鼎看來,來到海原就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實現崇高理想。

為了能儘早掌握全縣果樹栽培情況,李玉鼎硬是靠着自己的雙腳,走遍了海原縣的角角落落。
那時的李玉鼎,對知識幾乎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每次發現新品種,他都虛心請教專家、書信&&母校老師,樂此不疲地解決着工作中的技術難題。
為了更新專業知識,他想方設法獲取國內外一流果林技術資料,甚至撿起大學時學的俄語,翻譯俄文資料,開始自學英語。
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李玉鼎編寫了海原縣果樹樹種、品種及野生果樹資源檔案,不僅記錄全縣的林果業發展,還記載了果區病蟲害種類,製作出害蟲天敵昆蟲標本。
1981年秋天,李玉鼎調到寧夏農學院(後併入寧夏大學)園林係任教。這個成天和土地打交道的人,最懂土地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正是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使走向講&的李玉鼎在科研道路上如魚得水。

在李玉鼎心裏,每個學生都是一顆寶貴的果子,全心澆灌就會從青澀走到成熟。那些年,他經常帶學生去周邊農村嫁接培育果苗、修剪果樹,現場教學防治病蟲害。這些實踐換做勤工儉學課時,用“潤物無聲”的方式為貧困學生提供補貼。在他心裏,小小的三尺講&上裝的是他大半輩子的心血。

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生命的高度和韌度。李玉鼎常常説,他是在紅旗下長大、受黨教育培養多年的農業工作者。沒有祖國,上不了大學;不來寧夏,不會成為果樹專家,更不會有幸參與見證“賀蘭山下果園成”的美景。

如今,已82歲高齡的李玉鼎依然投身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一名優秀共産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
百年初心歷久彌堅
新時代的寧大人
將繼續秉承
“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的校訓
傳承
“不怕困難,不畏風寒;根深葉茂,本固枝榮”的“沙棗樹”精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魯迅美術學院
接力棒交給你
請繼續講述黨史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