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頻道
正文

鄉村振興|大閘蟹“上山”——大別山區農村産業振興一線見聞

2023年07月25日 09:51:54 來源: 新華網

  在大別山區養殖大閘蟹,毛畈村村民成了“第一群吃螃蟹的人”。

  人們固有的印象中,大閘蟹生長在擁有寬闊水面的河湖區域。山裏養蟹,靠譜嗎?

  “目前養殖技術、銷路都不成問題,但現在倒真有個事挺頭疼。你們在外面見識多,幫我們看看可有什麼辦法。”盛夏時節,記者來到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45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姚有志就帶著我們來到蟹塘邊。

  在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山泉水通過水渠流入蟹塘。新華社記者潘峰 攝

  毛畈村群山環繞,全村1400多人,一條天仙河曾隔斷了出村的路。“出門泥巴路,出村靠擺渡。”村民回憶説,10年前的家鄉很窮。

  今天的毛畈村,天仙河大橋連接兩岸,村民們居住的樓房掩映在青山綠水間。一排排葡萄架挂滿果實,火龍果、羊肚菌在這裡不再是稀罕物……

  這是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的航拍圖,圖片右下方是大閘蟹養殖基地的4個蟹塘。(資料圖)

  眼下,讓姚有志煩惱的,是蟹塘裏的幾隻水鳥。

  “看見了嗎?就在那邊水面上,它能直接鑽進水裏。”姚有志説,他不清楚這些鳥吃不吃蟹苗,但它在蟹塘裏覓食,總歸是個隱患。

  2014年,在江蘇省無錫市做生意的姚有志回到毛畈村,開始帶著鄉親們脫貧奔富。“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姚有志和鄉親們都懂得這個道理。不過,毛畈村的産業發展曾經走了不少彎路。

  一開始村裏發展養羊,但從皖北買回來的小羊“水土不服”,沒多久都得病死了;後來試著種植水蜜桃,一場大水,根爛了,樹死了;試著種植高端蔬菜,但不對市場“口味”,賣不出去,菜爛在了地裏。

  向記者講述當初産業發展失敗的經歷,姚有志坦言,原因有很多,但不對路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都覺得養羊、種菜這些事相對容易、風險小,調研不足就開始做了。“我們現在發展得很好的産業,不管是大閘蟹,還是葡萄、火龍果等,都是提前下足了功夫才出手的。”姚有志説。

  這是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菖蒲鎮毛畈村的葡萄園。新華社記者潘峰 攝

  毛畈村大閘蟹養殖基地有4個蟹塘,水面面積達20多畝,今年投放了2.5萬隻蟹苗。基地負責人劉結華説:“決定搞大閘蟹養殖前,我們請專業人員來現場看,還把村裏的山泉水送到權威機構檢測,發現水中富含各類礦物質,是養殖大閘蟹的優質水源。”

  如今毛畈村的大閘蟹養殖,一年毛利有三四十萬元。“我們的大閘蟹在中秋節前後上市,平均三兩到四兩一隻,一隻能賣幾十元錢。”姚有志説,除了水好,蟹塘裏是沙土土質,養出來的螃蟹殼青肚白、肉嫩味美,不愁銷路。

  近年來,毛畈村還積極開拓鄉村旅遊市場,不少“90後”陸續回鄉創業,通過互聯網&&宣傳毛畈,開民宿、搞電商……“在毛畈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姚有志信心滿滿地説。(記者陳尚營、潘峰)

【糾錯】 [責任編輯: 史依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製作單位: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