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頻道
正文

無錫對兩座6000年前墓葬開展多學科實驗室考古發掘

2023年06月04日 08:18:18 來源: 新華網

  (圖為馬鞍遺址發現的6000年前的陶豬。新華社記者朱國亮攝)

  新華社客戶端南京6月3日電(記者朱國亮)江蘇省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6月2日邀請不同學科專家,對兩座馬家浜文化時期墓葬開展實驗室考古發掘,並線上上進行直播。

  這兩座墓葬來自無錫境內的馬鞍遺址,距今有6000多年。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馬鞍遺址進行了發掘,發現26座馬家浜文化時期的墓葬。

  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劉寶山介紹,考古工作人員在野外對其中20座墓葬進行了發掘,發現一批石器、陶器、玉器;對其余6座墓葬,整體打包提取,轉運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東基地,擬在其“探源科考艙”內進行多學科實驗室考古發掘。

  (圖為考古工作人員在“探源科考艙”內對墓葬進行發掘。新華社記者朱國亮攝)

  2日,在“探源科考艙”內,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請體質人類學、岩石礦物學、微生物學、微痕分析和科技考古等方面的專家,對其中兩座墓葬進行了多學科考古發掘。記者現場看到,考古人員發掘出兩具較為完整的人體骨骼,同時對墓葬內微生物等多方面資訊進行了提取和採樣。

  前期的考古發掘就顯示,馬鞍遺址及其墓葬中不僅有陶器、石器、玉器,還有不少保存較完整的6000年前的人骨,這在南方同時期的墓葬中不多見,為後續開展新石器時代體質人類學研究、食性分析、古病理研究、古DNA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劉寶山介紹,由于在野外考古中,墓葬內的各種微生物資訊,包括這些人骨中蘊含的資訊不易保護和提取,容易遭受環境污染,因此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決定將其整體打包提取,轉運至“探源科考艙”內進行發掘。邀請不同學科專家前來一起考古發掘,通過不同學科交叉研究分析,有助于了解馬鞍遺址所在地6000年前的環境狀況、生活生産水準、人類體質情況。

  (圖為馬鞍遺址中發掘的陶器。新華社記者朱國亮攝)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無錫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公眾開放了此次考古發掘全過程,並邀請有關媒體進行線上直播。這次直播受到不少考古界人士和文物愛好者的關注。

  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首次對馬家浜文化時期遺址運用最新的科技考古手段進行考古發掘並直播,向公眾進一步普及了這一長江中下遊的古老文化,也以實物印證了無錫在馬家浜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糾錯】 [責任編輯: 佘靈 ]

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新華網

掃一掃,分享手機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Copyright © 200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版權所有:新華網長三角頻道

01007012003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2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