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7月16日電(邵以南)“截至6月底,市屬重點國企虧損企業階段性減虧309戶、扭虧241戶,完成資産盤活848.2億元,管理層級全部控制在3級或合理4級以內。1-6月,全市國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8%,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9.9%。”7月15日,重慶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劉嘉熠對媒體説。
這意味着,重慶市屬重點國企“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年度主要目標提前半年基本完成。
今年初,重慶在“新年第一會”上作動員部署,全面開啟“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即深入推進國企改革、園區開發區改革、政企分離改革攻堅,有效盤活國有資産。作為改革主戰場的國資系統,簽下責任書,立下了“半年內取得明顯改革成效”的“軍令狀”。
在這場力度空前的“變陣”中,重慶國資國企圍繞“止損、瘦身、提質、增效”,聚焦主責主業,排除風險隱患,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重慶機電集團旗下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生産車間。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減層級、拓市場、創效益 更大力度止損瘦身
5月30日,隨着重慶市大九排水有限公司、重慶市大渡口排水有限公司的法人資格正式在大渡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完成登出,重慶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務集團)提前1個月、超額完成縮減法人戶數目標。
開年時簽訂的責任書定下目標15戶,水務集團完成了48戶。
自我加碼,是對企業細緻梳理內部管理層級後作出的決定。
20多年前,為了保護三峽庫區水環境,國家在三峽庫區區縣規劃建設了幾十個污水處理廠,這些污水處理廠從投運開始就擁有獨立法人資格。
2001年,水務集團掛牌成立。區縣污水處理廠資産陸續劃歸水務集團,由水務集團所屬5家區域性排水企業負責管理運營,成為集團的三級子公司。
層級多,帶來的問題是鏈條較長,管理效率不夠高。這些污水處理廠的法人資格登出之後,將採取車間、廠站的模式,分別由5家區域性排水企業實行扁平化管理,管理機構配置進一步減少,管理流程進一步優化,運營效率進一步提高。
能瘦身的就瘦身,該止血的就止血。重慶機場集團採取“拓市場、創效益、轉路徑”等方式開展虧損治理,累計實現收入16.3億元,減虧1.3億元、減虧幅度達24.6%。其中,黔江、巫山、仙女山等支線機場基於資源稟賦創新經營,積極開展研學業務,截至目前已累計接待研學師生近1500人次,創收增利,仙女山機場和巫山機場同比減虧226萬元和21萬元。
劉嘉熠&&,上半年通過找準出血點位,系統謀劃“止損治虧”,“一企一策”制定實施風險防範化解及改革方案,集中優勢資源合力攻堅,堅決阻斷風險蔓延。截至6月底,重慶市屬重點國企虧損企業階段性減虧、扭虧進展率86.1%,高於全年目標要求6.1個百分點。
建立“三企”聯動發展機制 資産盤活提質提速
6月下旬,渝北兩路組團的觀月路TOD項目、兩江新區禮嘉組團的金山寺TOD項目相繼成功出讓,佔地面積分別為2.38公頃、1.12公頃。
作為當地軌道交通TOD一級開發主體,重慶交通開投集團過去通常以個案推動項目出讓。
“個案研究、個案推動,不成體系,存在部分軌道設施用地閒置或低效利用的情況。”重慶交通開投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對此,集團整合骨幹力量、組建工作專班,全面、系統、高效推進TOD綜合開發。
在開發過程中,重慶交通開投集團主動與中鐵建、中交、中電建、中海、龍湖等大型央企及行業龍頭對接合作,逐步構建起主體多元化、模式多樣化、設計專業化、運營特色化的共商、共建、共贏體系。
通過厘清“盤什麼”“怎麼盤”“誰來盤”,探索創新盤活方式,而非簡單“一轉了之”,國有資産盤活的質量和效益越來越高。
今年以來,為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助力國有資産盤活,重慶市國資委攜手相關部門建立與央企、民企、外企“三企”聯動發展機制。舉辦2輪國企民企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發布國企項目655個,民企項目240個,總投資額超4800億元,促成簽約項目176個,總投資額279億元。舉辦外資參與國企高質量發展項目推介會,促成簽約金額超10億美元。
承載着許多市民回憶的紅旗河溝汽車站,隨着汽車客運量近年大幅銳減,資産處於低效利用狀態。重慶物流集團協調江北區規資部門,將臨時商業建築按轉型為文創項目核發臨時規劃許可證,再通過重慶聯交所公開徵集到一家浙江企業作為投資合作經營方。雙方將在保持建築原貌的基礎上,打造博物館型文創主題商業。通過合作,不僅為重慶物流集團節省6000萬元項目更新改造投入,在不包括利潤分成的情況下,每年算下來還能實現物業運營費收益600萬元。
改革發展凸顯成色 9月底前全面掃清“戰場”
重慶機電集團是當地裝備製造業的龍頭企業。改革中,集團聚焦重慶“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對各産業板塊進行內部專業化整合,形成了清潔能源裝備及系統集成、工業母機及智能製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業務板塊布局,每個領域都確定一家龍頭企業。
“我們實施功能重塑、戰略重塑、價值重塑、組織重塑、文化重塑,明確集團總部着力産業生態和資本價值創造,事業部着力産業鏈、供應鏈的價值創造,生産企業着力産品與市場的價值創造。”重慶機電集團有關負責人説。
打造精幹高效總部,為的是更好聚焦主職主業、提升價值創造能力、激發技術創新活力。如今,重慶機電集團共擁有21個技術中心和10個博士後工作站,構建起“集團研究院+4戶産業工程中心+17戶企業技術中心”的三級創新體系。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收61.4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總額3.09億元,同比增長24.6%;新增訂單81億元,同比增長26.6%。
改革中,重慶國資國企凸顯高質量發展成色。
上半年,市屬國企境外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金額2.8億美元,超去年全年;慶鈴集團、重慶化醫集團、重慶機電集團、中國四聯集團進出口總額實現逆勢增長,增幅均超2位數。科技創新方面,截至目前累計有科技型企業188家、高新技術企業137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數量分別達92家、26家。
“下一步,首先是打好‘三攻堅一盤活’改革突破殲滅戰,深化落實‘三清三減三增’專項行動,9月底前全面掃清‘戰場’,真正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劉嘉熠&&,同時,謀深抓實改革攻堅“後半篇文章”,開展“三改一加強”(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專項行動,推動改革形成更多標誌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