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連續5年獲國家激勵

  4月23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委獲悉,2022年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這是重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連續5年獲國家激勵,位居全國第一。其中有怎樣的經驗和探索?記者進行了調查。

  從點上示范到擴面提升

  4月19日上午9點過,巴南區聖燈山鎮灘子口村,白墻灰瓦的民居、幽靜整潔的院落、潺潺流動的溪水、滿目蔥蘢的山峰,倣佛一幅潑墨山水畫。

  如畫的鄉村景色,正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成果。

  聖燈山鎮在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做法是先試點示范再進行推廣。

  灘子口村是從2018年起作為示范村啟動整治的。結合打造康養旅遊小鎮的契機,2022年,聖燈山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示范點、示范村向11個村連片連面集中整治擴展。

  “當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已從幹凈整潔升級到美麗宜居,從點上示范進展到整體提升的新階段。”市農業農村委人居環境和社會事業處處長劉明説,全市將按照串點成片,連片擴面路徑,到2025年力爭每個區縣建成1—2個成片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

  創新機制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

  墊江縣沙坪鎮畢橋村獲得過“中國最美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市級示范村”等榮譽,但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初,當地村民的參與積極性卻不高。

  于是沙坪鎮通過開展“五看一比”活動(即看房屋四周是否堆放整齊,看廚房廁所是否整潔無味,看室內擺放是否規范到位,看院壩圈舍是否井然有序,看庭院綠化是否美觀清爽,比誰家清潔誰家庭院更美),引導群眾長效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在“比學趕超”氛圍的影響下,村民的觀念慢慢變了,“政府幹、群眾看”的情況得到了扭轉。

  如今,全市各村社通過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村社“紅黃旗”傳遞等,農民環境衛生觀念發生明顯變化,村莊環境基本實現幹凈整潔有序。

  建管並重解決設施設備維護難題

  去年10月,通過農村戶廁改造,大足區高升鎮旭光村村民陳祖彪家告別了旱廁,用上了幹凈衛生的水衝式廁所。但沒多久,他就遇到了新問題。

  “今年春節廁所下水道堵塞了。”陳祖彪説,他嘗試自己疏通,但搞了幾次沒解決,無奈之下只好找到村黨委書記陳凱求助。隨後陳凱把問題向鎮裏反映,鎮裏又把問題反饋給改廁施工隊伍,前後花了三天時間才解決了問題。

  今年3月,陳凱將一張印有“‘碼’上辦—重慶市農村戶廁改造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碼”上辦)字樣的二維碼,貼在了陳祖彪家的大門旁,告訴陳祖彪只要掃碼,村裏就會安排工作人員到府維修。

  “碼”上辦是市農業農村委針對農村戶廁管護難專門開發的一款係統,裏面有村民改廁前後的基本資訊,還可以將下單資訊第一時間推送給轄區內的鎮村幹部。

  “碼”上辦只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管並重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重慶已在農村生活垃圾、農村污水處理建立了相應的處理體係,實現了村容村貌的常態化管理。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