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人大代表票決年度民生實事 實現區縣鄉鎮全覆蓋

  一月二十三日,人民大廈新聞發布廳,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情況”專題記者會現場。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

  1月23日下午,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情況”專題記者會,4位市人大代表結合各自工作領域,介紹了市人大常委會四項改革推進落實及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情況。

  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取得新成效

  “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印發4個指導性意見,指導各區縣(自治縣)在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的新征程上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孫澤均説。

  孫澤均介紹,2023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深化改革推動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創新基層人大會議制度,打造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重大改革項目,探索推行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區縣人大“年中會議制”、鄉鎮人大“季會制”、區縣鄉鎮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取得積極成效。

  “通過搭建街道收集民意新平台,拓寬了基層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渠道。”孫澤均説,目前,我市已推動建立起街道黨工委領導、人大街道工委具體負責,民主推薦、協商確定議事代表,並定期召開議事會議的民主議事、民主管理制度。議事代表以居民代表為主體,擴大公民有序參與途徑;人大代表固定出席議事代表會議,拓寬&&人民群眾渠道;人大代表與議事代表共議街道事務,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增開一次“年中會”,釋放區縣人大會議效能;增開兩次“專項會”,釋放鄉鎮人大會議效能;發揮代表專項工作監督作用,夯實基層人大履職行權民意基礎……為持續釋放基層人大會議效能,我市還不斷完善區縣、鄉鎮人大會議制度,讓基層人大會議由“一年一考”變“一年多考”,拓展代表履職廣度深度,着力解決基層人大會議功能發揮不充分,決定和監督實效不夠等問題。

  同時,我市還推行年度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現區縣鄉鎮兩級全覆蓋。

  孫澤均説,截至目前,街道議事會議制度普遍建立,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運行擴面提效,區縣、鄉鎮人大會議功效作用持續釋放。

  截至2023年12月,全市18個區縣人大代表票決128件民生實事;666個鄉鎮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3347件,解決了一大批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如涪陵區、渝中區、九龍坡區、綦江區、大足區等地街道發揮議事代表會議制度作用,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打通“斷頭路”、解決人民群眾身邊問題等。

  推動“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

  “我們連續十九年推進區人大‘年中會議制’、連續九年實踐‘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推動93件區級重點民生實事全部辦結。”市人大代表、南岸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魏小紅説。

  早在2005年,南岸區人大常委會就在我市率先探索推行了“年中會議制”,對標年初人代會,在每年年中也召開一次人代會。

  魏小紅介紹,與年初人代會側重全年工作審議不同,“年中會議制”除聽取審議半年整體工作外,還專門聽取重點工作專項工作報告,實現點面結合,使人大監督更具針對性。

  “通過推行‘年中會議制’,我們變‘一年一考’為‘一年兩考’,大家比對成績單,找問題、補短板,實現過程監督和結果監督的有機結合。”魏小紅説,截至目前,“年中會議制”共聽取審議了129份工作報告,推動“公參民”學校規範治理、“滿天星”行動計劃等117項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93件區級重點民生實事得到督辦。

  此外,南岸區還大力推進實施了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依託全區164個人大代表“家站點”,開展“主任接待日”“人大代表進萬家”“機關幹部進站點”等活動。通過廣泛徵求人民群眾意見建議,從中梳理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同級人民代表大會以代表投票表決的方式確定具體要落實的項目後,再交由政府組織實施,並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監督。

  “通過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人大督‘四步’工作法,我們推動‘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轉變。”魏小紅説,截至目前,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共推動93件區級重點民生實事全部辦結,涉及教育、醫療衞生、城市管理等多個方面,惠及群眾120余萬人。

 精準施策解決街道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難題

  “議事代表王正學通過深入調研、收集群眾意見,提出切實解決白濤街道城區停車難的建議,經多方協調籌集資金,並充分利用閒置空地和‘邊角地’,建成小微停車場3個,新增停車泊位85個,有效緩解了周邊居民停車難問題。”記者會上,市人大代表、涪陵區白濤街道黨工委書記高亮,向記者們介紹了白濤街道一位議事代表發揮作用的事例。

  高亮説,現行體制下,街道有人大工作機構,卻沒有本級人大代表,無法召開人民代表大會。為此,白濤街道根據市、區人大常委會的要求,緊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這個目標,深入調研、積極作為,全力推行街道議事代表會議制度。

  他説,黨工委嚴把審核關,綜合考量政治素質、群眾公認等關鍵要素,從各行業、階層中産生議事代表,解決廣泛參與難;每名議事代表固定&&一定數量的人民群眾,定期開展走訪&&活動,廣泛收集群眾訴求,篩選梳理一批群眾最為關切的急難愁盼問題,開展專題性協商議事,解決精準議事難;街道、部門、代表三級聯動,打造“1個代表之家+6個活動站+12個聯絡點”履職平台,議事代表和人大代表共同編組進站、進圈入群,收集意見建議,督促督辦意見落實。

  “通過精準施策,切實解決街道這一層級察民情、聚民智、解民憂的難題。”高亮説。

  同時,白濤街道相繼&&議事代表會議議事規則、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選辦法、評議街道辦事處工作部門實施方案、議事代表監督工作制度等制度機制,先後召開第一屆議事代表會議3次,聽取和討論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對民生實事項目進行會商和票決,積極參與民主管理、監督工作,確保街道議事代表會議規範有序。

  高亮説,街道將議事代表納入人大代表服務管理範疇,分設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財政和國有資産管理、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社會管理和基層治理4個監督小組,參與涪陵區人大代表白濤小組有關活動,“實實在在體現了議事代表的履職擔當,生動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

  鄉鎮人大“季會制”讓代表作用發揮更充分

  聽取審議黃桷灘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對上半年河長制工作進行滿意度測評、聽取審議年度重大民生實事項目推進情況……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榮昌區吳家鎮共召開了三次人大季會,體現了濃濃的民生牽掛。

  “實行季會制後,代表們更忙碌了,走訪群眾也更加頻繁。”市人大代表、榮昌區吳家鎮黨委書記劉志亮説,通過發言、基層走訪、參加審議,代表們對自身的身份、權利、義務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僅收集的意見更全面,對公共事務的參與也更廣泛。

  以前,吳家鎮每年只有年初和年中兩次人代會,代表們聽取報告、開展滿意度測評機會有限,對政府重點工作的監督推動也不夠紮實細緻。

  劉志亮介紹,季會制進一步拓展了代表的履職空間,不管是會前視察、會中審議還是提交建議,都給了代表更多發聲的機會;人大代表圍繞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開展工作,讓基層政府更清晰地感知群眾的心聲、需求、意見,推動政府工作更加貼近民意,讓民之所望成為政之所向。

  此外,榮昌區還全面推行了鎮級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我們從每年10月起進行民生實事項目徵集,通過線上、線下模式廣泛徵集居民訴求,確定出候選項目,在次年初人代會上提請鎮人大代表票決。”劉志亮説,自2020年起,吳家鎮民生實事項目全部由人大代表票決産生,4年來分別票決實施了17個鎮級民生實事項目,涉及交通出行、城鎮建設管理、鄉村建設、環境整治、養老服務等多個方面。

  譬如去年,吳家鎮就重點推進了1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解決了下水道堵塞、公共空間被佔用、樓頂墻面滲水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據了解,目前,鎮級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共在榮昌區15個鎮推行,一共票決並實施了240多個項目,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