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讓更多基層代表站上“C”位

1月23日,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通道集體採訪活動現場。

  重慶兩會繼續“上新”。

  1月23日上午8點15分,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通道正式亮相。6位來自基層一線的市人大代表,走上代表通道,傳遞民生溫度,回應社會關切。這是重慶兩會首次舉行代表通道集體採訪活動。

  他們中有醫院院長,有區縣文旅委負責人,有環保行業從業者,有鄉村致富帶頭人,有民營企業管理者,還有中學校長。

  反映民意,是人大代表履職盡責的一項重要內容。重慶兩會的首場代表通道邀請基層代表,讓他們從幕後走到&前;從被記者“圍追堵截”,到主動給媒體“喂料”。這些變化讓人看到一個民主透明、開放自信的重慶。

  這些代表來自一線,對基層情況,他們最有發言權,對基層群眾的訴求和願望,他們最清楚、最明白,他們站上“C”位,不僅讓基層聲音被更好傳遞,也讓我們見到了一個個平凡重慶人的奮鬥之姿。

  他們講述催人奮進的故事

  市人大代表、重慶圖個吉栗板栗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魏先曼是個笑起來有酒窩的姑娘。她在代表通道上分享的李平的故事,讓很多人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變化。

  “村裏有一名叫李平的殘疾青年告訴我,他願意幹活,也願意流汗,但板栗賣不上價格,還不如讓它爛在樹上。”

  河圖鎮是有名的板栗之鄉,家家戶戶都種板栗,但“種植靠天收,銷售靠背篼”,千畝板栗沒有實現高價值。2014年,魏先曼回到家鄉河圖創業,她和村民們一起學技術、搞規劃、找資金,成立農業合作社,創建特色品牌,創立農村電商。終於,他們把這一筐筐板栗變成老百姓的希望。

  如今村裏已經有200多個農戶從事板栗産業。河圖鎮板栗種植面積達6000畝,年産量達700多噸,種植戶年均增收達到5000多元。2019年,村裏的第一個板栗主題民宿投入運營。乘着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的東風,村裏每年都會舉辦板栗採摘節、農民豐收節、鄉村春晚等活動,年接待游客能達到5萬多人次。

  如今,魏先曼的事業就像她的板栗一樣,甜甜蜜蜜,蒸蒸日上。

  “春柳拂堤岸,夏荷戲水鴛,秋林穿舟影,冬鳥宿湖山。”通道上,開州區文化旅游委主任付小紅的一首詩,讓大家對開州的漢豐湖更加嚮往。

  付小紅分享了她對“文旅熱”的看法。“重慶旅游的頻頻出圈,是流量與實力的化學反應。各個區縣都在同題共答,在增加硬核實力上下更大的功夫,開州也不例外。”

  “澎溪河流域曾是我區砂石産業集聚區,砂場堆場遍佈,清江兩岸滿目瘡痍,潺潺流水漸漸乾涸。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民眾之怨、發展之憂。”付小紅説,開州關閉了該河上游流域近百家養殖場、20余家砂石堆場,投資數十億元,整治三峽庫區消落帶,建立澎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

  同時,開州還挖掘歷史文化,利用自然景觀、水體資源,建成舉子園、風雨廊橋等一批精品旅游景點。2023年,漢豐湖獲批首批國家水上國民休閒運動中心試點單位。如今的漢豐湖已成為“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他們回應群眾關切的熱點

  如何緩解看病難、教育均衡發展怎麼推進、垃圾焚燒到底是什麼……梳理本次代表通道上的話題可以發現,它們涉及社會生活方方面面,都是老百姓關心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市人大代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江北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何建國對“看病難”這個話題很有發言權。

  “大醫院‘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究竟問題出在哪兒?我們經過調研發現,‘看病難’的問題不在大醫院,而在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基層醫院各種力量都很薄弱,老百姓不願意到這些地方去看病。”何建國的發言直擊要害。

  何建國介紹,2019年,他所在的江北區人民醫院與距主城約40公里的復盛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進行深度合作。區人民醫院派駐醫護團隊進駐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並提供遠程醫療、轉診綠色通道等服務,解決了基層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對急危重症轉途難的問題。上層醫療資源基本實現了復盛鎮所有居民家庭的家醫全覆蓋。

  這一系列綜合改革效果非常明顯。復盛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量從一年3000人次左右,達到了4萬人次;以前中心沒有住院病人,現在一年有700人次左右。

  他告訴大家:“復盛有群眾説以前進城看病,趕車半天,排隊半天,挂不到號再來一天,這種現象已經成為歷史。現在基本實現了群眾家門口有‘醫’靠,基層醫療機構也有‘醫’靠!”何建國説,未來他將繼續深化這項工作,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就醫服務,讓健康觸手可及。

  “讀書難”也是老百姓關注的熱點。市人大代表、重慶市第八中學校校長周迎春在通道上分享了他對推動教育公平的一些思考。

  周迎春介紹,重慶八中搭建了一條“雲端天路”,打破學校的“邊界”,為更多學子提供共享八中教育資源的機會。

  2019年,重慶八中通過數字化手段把學校的課堂和教育實踐全域實時共享到遠端,徹底打破了時空的局限,實現了對遠端學校的沉浸式幫扶,並通過激活教師的發展和學校的管理變“輸血幫扶”為“造血興教”。

  現在有近4萬名遠端學生和八中學生每天同上一堂課,真正實現了一個教師帶動一個年級,一個年級帶動一個學校,一個學校帶動一個區域的優質成長。

  在周迎春看來,數字時代賦能智慧教育的深化,正在重塑新時代的教育公平,每一次雲端授課和雲端教研,都在影響着遠端的師生,都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創造價值。

  周迎春呼籲,希望更多同仁積極融入數字重慶建設中,持續高水平推進優質教育的均衡與共享,更好地助推教育公平,助力縣學崛起、鄉學復興。

  他們展現朝氣蓬勃的姿態

  近80名市內外媒體記者參加了首場代表通道集中採訪,現場的熱烈氣氛讓媒體記者頗為興奮。

  “代表們講的都是‘接地氣’的履職故事,展現出一個朝氣蓬勃的新重慶。”一位記者在會後十分感慨。

  “看著大家帶着疑問而來,又滿意地離開,我非常有成就感。我最自豪的就是把垃圾焚燒‘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環保理念推廣給更多人。”市人大代表、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發展部部長陳元莉,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改變公眾對垃圾焚燒的刻板印象,為“無廢城市”貢獻力量。

  隨着大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她和公司都在快速成長,他們一手抓科研,主編、參編了國家行業標準21項;一手抓産業升級,公司成長為大渡口區百億級生態環保龍頭企業。不僅在全國各地投資建設了56座焚燒廠,還走出國門,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垃圾焚燒的中國方案。

  陳元莉説,按照當前環保政策,焚燒廠周邊會有300米的影響區,這個影響區是為了降低對周邊居民的環境影響敏感度,但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土地閒置。今年她帶來的建議是支持焚燒廠影響區園區化利用,採取園區化建設模式,由當地政府牽頭,把各種城市固廢集中到一起來處置,不僅能夠降低城市固廢多點布局造成的環境影響,也能夠實現集約化的土地利用,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作為一名“90後”代表,市人大代表、達瓦(重慶)影像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盧琪的逐夢故事讓人熱血沸騰。

  盧琪説,上大學時他很喜歡看電影,那時他就發現大片製作團隊中很少有中國團隊,“後來我們了解到,早在七八年前,國外的一線公司就開始在數字內容技術方面布局智能化了。於是我們回國組建了團隊進行技術攻關。”他介紹,永川科技影視片場是目前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系統功能最完善的科技片場,多項技術被科技部評定為國際先進。

  在這個片場,盧琪和他的夥伴們用一個個有限的室內空間創造出了無限的精彩虛擬大世界。

  達瓦科技作為唯一一家民營企業,全流程、全要素參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模擬倣真系統建設;參與近兩年川渝春晚製作;成龍最新電影《P計劃》裏出現的沙漠飆車,也是在科技片場完成的。

  “我深知,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追逐夢想永不停歇。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爭取創造出更多世界領先的技術成果。”盧琪鏗鏘有力的話語令人感動。

  為民代言,回應關切,開設代表通道這一制度性的新安排,意味着更大的信息開放度,體現了治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生動寫照。

  “新”的開始,“新”的征程,值得期待。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