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1號提案”聚焦西部陸海新通道

1月22日,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1號提案”現場辦理會在市政府辦公廳舉行。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西部地區重要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是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促進交通、物流與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是推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服務和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支撐。

  1月22日,在市政協六屆二次會議“1號提案”現場辦理會上,民盟市委會、民建市委會、致公黨市委會、&&市委會共同提出《關於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直言隨着西部陸海新通道持續深入發展,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問題也逐步呈現,需要高度重視,推動解決。

  現場,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交通局、市商務委、重慶海關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就所涉領域當場辦理。

  直面不足

  《建議》提出制約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西部陸海新通道開行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市政協委員、民盟市委會秘書長李朝林介紹,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開行量從2017年178列上升到2022年超1萬列,對內輻射18個省區市的70個城市、實現西部省份全覆蓋,對外通達120個國家和地區的486個港口,已成為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連接東盟、融入全球的國際綜合大通道。

  有成績,也有一些不足。

  《建議》提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政策統籌不足、軟硬聯通待完善、樞紐節點能級和作用發揮不足、通道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有待強化等問題,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才能讓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持續性發展。

  比如,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僅有1條線路納入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試點,開行班列多、企業需求量大的重慶等沿線城市暫未享受該政策。再如,通道的綜合貨運樞紐較少,部分站點轉運能力飽和,短駁費用高,渝西樞紐承接能力弱。進口特定商品指定監管場地布局不足,利用不充分。

  在通道優勢轉化為産業優勢方面,《建議》認為,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服務重慶以化工、礦産、機械、醫藥等傳統産業為主,對我市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性不強。

  同時,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服務貿易創新不夠,存在服務業發展不足、外貿出口較單一、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産業發展優勢不明顯、服務貿易人才較少等問題。

  有的放矢

  四個方面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發展出謀劃策

  民盟市委會、民建市委會、致公黨市委會、&&市委會等提案提出單位,在深入職能部門、單位、企業調研了解後形成了《建議》,並就上述問題出謀劃策。

  具體有四個方面建議——

  在統籌爭取通道相關政策紅利上,《建議》認為,重慶應積極爭取國家層面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協同發展、運價下浮等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加快協調鐵路部門,爭取&&通道班列全線政策。此外,重慶要協同通道沿線省份産業發展政策,加快增強“13+N”區域政策協同聯動,明確樞紐節點功能定位及産業方向,減少無序競爭,促進區域産業結構、布局優化。

  在降低通道物流綜合成本上,《建議》提出,重慶要持續加大通道物流網絡建設,比如加快啟動渝貴高鐵建設,積極推動黔江至吉首高鐵、廣涪柳鐵路等項目建設。同時,重慶要推動港口、鐵路站場及專用線、物流園區等運營主體降費讓利,降低市場主體准入門檻及成本。此外,重慶要充分發揮綜合運營平台統籌作用,推進中新“數字提單互認互聯”和多式聯運“一單制”應用,促進各類多式聯運及市內循環聯運等高質量運行。

  在增強通道樞紐節點能效上,《建議》提出,重慶要完善樞紐節點體系建設,比如加快推動江北國際機場貨站,萬州、涪陵、黔江等9個區域性物流節點設施建設。同時,充分發揮團結村鐵路中心站、魚嘴鐵路貨運站和小南埡鐵路物流樞紐功能。重慶還要統籌規劃全市樞紐節點産業布局,協同推進經濟發展,規避産業趨同、同質化競爭、重復建設,實施差異化融合發展。深化通道市級區域運營平台與各區縣合作,健全“一區(縣)一策”個性化服務機制。

  在持續加強與東盟國家貿易往來上,《建議》認為,重慶要搶抓RCEP機遇助力外貿企業發展,引導企業抓緊研究RCEP成員國關稅優惠承諾,因國因地施策,擴大相關進出口貿易規模。同時,重慶要放大“通道+經貿+産業”聯動效應,恢復、加密、新開直達東盟等國的客貨運航線,構築互聯互通客貨運網絡。

  《建議》還提出,重慶要擴大優勢産品出口,加速發展貿易新業態,培育引進一批具有採購分撥、營銷結算等功能的總部企業,推動更多通道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商協會來渝設立商務和辦事機構。

  現場辦理

  各部門就《建議》給予回復

  “‘1號提案’對重慶統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和指導意義。”辦理會現場,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楊琳率先對《建議》進行了回復。

  楊琳提到,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已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將“1號提案”提出的“統籌爭取通道相關政策紅利、降低通道物流綜合成本、增強通道樞紐節點能效、持續加強與東盟國家貿易往來”四方面建議,積極吸納融入2024年及今後的工作中,確保完成國家層面和市委、市政府明確的目標任務。

  楊琳還&&,針對《建議》中提到的問題,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將從強化通道政策協同,提高通道運營組織水平,提升通道物流運輸能力,促進通道與貿易産業融合發展,建設數字陸海新通道,提升通道綜合服務水平六個方面發力,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

  此外,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交通局、市商務委、重慶海關等單位也就《建議》進行了現場回復。

  “我們正在積極對接國家發展改革委,爭取支持設立西部陸海新通道中央專項資金、支持我市開展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支持我市設立鐵路綜保區等多項工作。”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江説,後續,重慶將持續做好與國家發展改革委銜接工作,爭取資金和政策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

  市經信委副主任羅莉&&,市經信委將立足“33618”現代製造業産業集群體系,嚴格按照區縣“2+4”産業發展方向,瞄準央企和世界500強企業,積極對接招引一批龍頭企業、“鏈主”企業,簽約落地建設一批補鏈強鏈項目,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市交通局副局長陳永忠&&,下一步,市交通局將全力提升西部陸海新通道能力和樞紐能級,包括推動黔江至吉首高鐵盡快啟動建設,爭取國家支持啟動渝貴高鐵前期工作等。同時,市交通局將加強向交通運輸部等國家部委匯報銜接,爭取國家支持建立專項基金、發行專項債券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保障項目資金需求。

  “市商務委將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響應‘1號提案’建議,持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市商務委副主任李巡府&&,下一步,市商務委將深入研究RCEP成員國産業布局、發展現狀和市場需求,依託通道進一步深化貿易往來,加快推動外貿産業擴容提質。同時,市商務委將利用西部陸海新通道,發揮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作用,帶動貿易轉型升級。

  重慶海關副關長陸海&&,針對《建議》的內容,重慶海關&&了相應舉措。比如《建議》提出,爭取擴大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範圍,重慶海關將繼續在海關職責範圍內,積極支持陸路啟運港退稅試點推廣至西部陸海新通道其他區域,擴大政策受惠面。再如,關於放大“通道+經貿+産業”聯動效應方面,重慶海關將穩步推動重慶傳統産品擴大自營出口規模,幫扶潛力産品拓展海外市場,積極支持“渝車出海”行動計劃等。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