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趣”在哪

  近日,在江西省贛州召開的第十屆中國旅游産業發展年會揭曉了“第十屆中國旅游産業影響力案例”,南川區的一條路入選並獲評“旅游新業態創新發展典型案例”。

  這條路就是“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它為何能入選,有哪些創新做法?1月2日,記者前往實地調查,為你揭秘。

  一條路帶活一座山

  “‘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既是一條路,又不止一條路。”南川區文化和旅游委主任曾祥友告訴記者,這是一條環大金佛山的環形公路,總長約178公里;説它不止一條路,因為這條環線由很多條路串聯而成。

  沒有這條環形公路之前,南川有的地方沒有路,有的地方是斷頭路,有的地方是又陡又窄的鄉村路,有些路沒有連在一起。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南川區委區政府便策劃了打造環大金佛山旅游環線的方案。此後,隨着國省道改造和農村公路基本完善,最終串聯形成了大金佛山旅游環線。可以説,“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是南川多年謀劃的結果。

  南川為什麼要謀劃這條旅游環線?

  “這也是思維轉變。”曾祥友説,金佛山擁有世界自然遺産、國家5A級景區、國家自然保護區等國家級和世界級資源品牌,但這些資源分佈廣、相距較遠,可供開發的不多,還受基礎設施制約,發展旅游業難度很大,游客主要去往金佛山核心景區,到達山頂就離開了。

  大金佛山包括金佛山、菁壩山、柏枝山等3座山脈。打造“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就是以金佛山景區為核心,串聯分散景區景點資源,拓展南川旅游發展新空間。

  500多處景點“一線牽”

  2023年4月,南川區發布“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品牌,隨後相繼舉辦首屆露營·民宿·冰雪歡樂節、金佛山半程馬拉松、新能源汽車環金佛山178定向賽等賽事節慶活動,持續擴大金佛山178品牌影響力。

  南川區文旅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前11月,進入“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的自駕車輛超過400萬輛次,該區接待游客達到3533.3萬人次。

  “金佛山178使沿線景區景點産生了集聚效應。”南川區文旅委副主任王志勇説,大金佛山178環線共有509處景點,過去這些景點大多數不為人知曉、未被開發,少部分已開發景點也分屬不同經營主體,未能形成合力,影響力有限。

  南川通過統一打造“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文旅品牌,完善提升基礎設施和旅游服務,將景區景點“串珠成鏈”,吸引着投資者和游客紛紛湧來。

  頭渡鎮金山湖畔露營基地是去年新建的。奧悅集團利用湖邊的一塊回填地,平整後規劃了停車位,安裝了水、電,搭建了6個帳篷酒店,就開始營業了。“周五到周日都是滿客狀態,有時需要提前一個星期預定。”營地負責人李莎莎説,進入12月這裡又變成了金山湖畔滑雪場。

  來自江北的自駕游客杜峰説,以前來金佛山玩當天來、當天走。但從2023年7月至今,他已帶家人來過4次,每次住上個三五天都沒玩夠,“金佛山178沿線可玩的地方太多了。”

  “‘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豐富了南川旅游業態。”王志勇説,自駕游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旅游消費行為,由旅游觀光為主變為深度生活體驗。“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滿足了自駕消費需求,沿線海拔從500米至2000多米,擁有山、河、湖、林、泉、瀑、潭、溪、懸崖等18種自然人文景觀,一路穿越,可觀賞城鎮農村、山川峽谷等風景,體驗非遺、鄉土風情等民俗文化,品嘗金佛山方竹筍、菌菇、藥膳等美食,還可選擇酒店、民宿、露營等入住方式,形成了“趣打卡”“趣運動”“趣鄉村”“趣研學”等“趣”系列旅游産品。

  王志勇説,“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推出以來,金佛山旅游淡旺季不像以前那麼明顯了,除夏季避暑、冬季滑雪外,去年9—10月旅游淡季也吸引了大量自駕游客。

  14個鎮街68個村(居)受益

  而“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帶來的最大變化,是賦能鄉村振興,讓沿線農民受益。

  該環線串聯了14個鎮街、68個村(居),總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佔到南川轄區面積一半,覆蓋南川農村的60%。

  過去缺乏資源整合,環線各景點單打獨鬥,旅游産業結構單一,收入主要停留在“門票經濟”上,對周邊鄉村發展帶動效應不足。

  “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文旅品牌的推出,不僅吸引了外來投資,還吸引了很多外出務工農民返鄉創業,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德隆鎮是南川海拔最高的鄉鎮,平均海拔高度達1400米。由於條件艱苦,人口逐年外流,全鎮9000多名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最少時不到2000人。而2023年,該鎮有500多名中青年返鄉創業就業,發展特色民宿、農家樂77家。

  三泉鎮黨委書記吳峰説,“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推出以來,該鎮農家樂數量從79家增加到158家,接待游客量同比增加50%。

  曾祥友&&,下一步,南川區將持續培育推廣“大金佛山178環山趣駕”文旅品牌,進一步完善沿途接待設施,創新豐富旅游産品,吸引更多優質旅游要素向鄉村集聚,帶動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進行鄉村旅游資源開發,讓這條環山路成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以文助農、以旅興農、城鄉互動”之路。(周雨)

編輯: 曹妤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