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奧運之風刮過重慶 掀起了哪些“浪潮”?

  北京時間8月12日3時,2024巴黎奧運會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屆奧運賽場上,中國體育健兒奮勇拼搏,屢創佳績。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體育賽事,“奧運會效應”並不只局限在體育領域,還全方位覆蓋社交領域、文化領域、製造領域、消費領域等。

  當這股奧運之風從巴黎吹到重慶,又給重慶人帶來哪些新變化和新生活呢?

  “運動健身風”

  賽事燃起市民運動熱情

  看著運動員們在奧運賽場上揮灑汗水,你是否也按捺不住,想要追隨奧運的腳步動起來?

  近日,記者走訪重慶中心城區的多家健身房、游泳館和射箭館,聚集了眾多運動愛好者們的身影。

  在渝北區一家健身房中,28歲的陳東正在“擼鐵”。作為一名健身愛好者,他的偶像是中國隊舉重運動員李發彬。李發彬在本屆奧運會上奪得了舉重男子61公斤級比賽金牌。

  “之前到處出差,有一段時間沒來了。”陳東告訴記者,8月7日,看到偶像奪冠後,他第二天立即約了朋友一起鍛煉,順便聊聊比賽。

  健身房內鍛煉的市民。華龍網記者 李一鳴 攝

  記者從多家健身房獲悉,今年暑期以來,前來諮詢和健身的人數便有所增加,奧運會開幕後,人數更是增長明顯。

  “與上個月相比,日人流量多了7成左右,尤其是家長帶着孩子來鍛煉的特別多。”一位工作告訴記者。

  8月9日晚,在渝北區桃源大道的一家游泳館內,市民汪先生正帶着兒子小豪游泳。

  “我自己是游泳愛好者,所以經常拉着兒子一起來游泳鍛煉。”汪先生告訴記者,以往,小豪並沒有對游泳表現出太大興趣,即使之前報名的游泳培訓班,小豪也是上了幾天就不想再去了。

  然而,在今年奧運會上,小豪在看到潘展樂奪冠後,突然對游泳産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也想像他一樣,游那麼快。”小豪對爸爸説道。

  “他現在積極性非常高,我給他報了一個長期的游泳班,打算讓他堅持學一年。”汪先生説,奧運冠軍的偶像效應,激發了小豪對體育的熱情和喜愛。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僅是游泳、羽毛球等熱門運動備受熱捧,奧運會也帶動多個小眾體育項目的興起。

  因為觀看了奧運射箭比賽,家住兩江新區的秦浩對射箭項目産生了濃厚興趣。“看比賽時覺得特別有趣,就上網搜了一下,沒想到家附近就有一家射箭俱樂部,於是團購了一份‘體驗套餐’。”秦浩説,原本以為這項運動門檻很高,但在教練的指導下,他很快就掌握基本技巧。

  專注、放鬆、解壓,這是秦浩初次體驗後的感受。“消費不貴,運動量適中,還能體驗到競技的快感。”秦浩&&,已經把射箭放入自己的運動清單。

  根據美團數據顯示,今年7月,全國體育運動的搜索量較6月同期增長180%,游泳、羽毛球、攀岩等項目成為消費者搜索最多的項目。在重慶,射箭館的訂單增速位居全國前五。

  “影院觀賽風”

  沉浸式體驗、氛圍感拉滿

  “王楚欽雄起!”“漂亮,我們贏了!”8月9日晚,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團體金牌賽,由馬龍、王楚欽、樊振東、梁靖崑組成的中國隊以3:0擊敗瑞典隊,實現中國隊在該項目上的五連冠。

  在觀音橋蘇寧影城,一聲聲加油聲回蕩在影院的5號廳中,與尋常觀影的安靜感大不相同。

  影院內,粉絲帶着應援牌前來觀賽。華龍網記者 王旭睿 攝

  據了解,這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影)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合作,首次在影院推出的觀賽活動。

  觀眾可以通過第三方&&,進入奧運會賽事的預約界面,從而獲得影院賽事的排期,像購買電影票一樣挑選喜歡的比賽和座位。

  據中影發行的微博數據顯示,巴黎奧運會開幕當天,有7000多人走進影院觀看開幕式。7月30日的乒乓球混雙決賽,更是有近2.5萬觀眾走進影院,一同見證奪冠時刻。

  記者在蘇寧影城看到,比賽開始前1小時,工作人員便在觀影廳中為每個座位擺放紅旗,不少乒乓球迷更是提前到場,佩戴球員應援圍巾,為中國隊加油。

  “&&設置的是10人預約便可開場,因為是全新嘗試,一開始我們心裏也沒底。”店長朱光輝告訴記者,第一次觀賽活動是乒乓球混雙半決賽,由於擔心冷場,他們還特地進行了前期的廣告宣傳。

  “沒想到效果這麼好,我們共上線了9場比賽可供預約,其中6場成功開場,都是乒乓球比賽,平均每場上座率能達到80%以上。”朱光輝説,不僅是他們影城,觀音橋商圈還有3、4家影城也推出類似活動,並且都取得不錯的效果。在他看來,影院放映體育賽事,有望成為未來影院拓展業務的新方向。

  目前,前往影院看比賽的以年輕人居多,影院巨幅的屏幕、立體聲環繞等優點,都讓觀賽更有氛圍感。

  “沒法到現場,在家裏看感覺又沒勁,於是決定和朋友來影院體驗一下。”球迷張欣怡坦言,現場的氛圍特別好,大家一起為中國運動員加油,一起為中國隊贏球而歡呼鼓掌,感覺就像主場作戰一樣。

  “健康飲食風”

  有效但不能盲目借鑒奧運飲食

  今年奧運期間,運動員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的飲食“小秘訣”頻頻登上熱搜。“教練透露鄭欽文一年365天吃雞胸肉西藍花”“全紅禪幾乎從不吃澱粉類食品”等話題,屢次引發網友熱議。

  家住江北區的小芮便是其中一員,她對運動員們的“食譜”特別感興趣。“這幾個月我都堅持運動鍛煉,但感覺體重變化不是很明顯。”小芮告訴記者,她在網絡上搜索了許多運動員的採訪,自己總結成食譜後便開始了嘗試。

  根據奧運冠軍的飲食“小秘訣”,小芮整理的食譜。受訪者供圖

  不吃零食、不喝飲料、少沾辣椒……幾天下來,小芮的體重的確有所下降,也帶動了身邊幾位好友一起參與。

  “但感覺沒有之前那麼快樂了,好多想吃的都不能吃,不知道還能堅持幾天。”小芮有些迷茫,不知道是不是應該繼續堅持。

  運動員的飲食習慣真的適合普通市民嗎?為此,記者採訪了重慶市中醫院臨床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鄧鑫。

  鄧鑫&&,運動員的食譜,其實不太適合普通市民,在備賽或是訓練期間,有的運動員需要長期保持超低的體脂率,飲食甚至可以用有些“極端”來形容,對於普通市民來説,最好不要完全借鑒運動員的飲食食譜。

  “此外,高水平運動員一般都有營養師長期幫助,在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飲食搭配方案,能夠達到較好的營養攝入。”鄧鑫説,而非專業運動人士的普通市民,如果盲目效仿運動員的飲食方案,可能會出現營養攝入不均衡導致的代謝問題,損害身體健康。

  鄧鑫&&,希望市民在關注運動員的詳細食譜外,更多可以借鑒運動員們飲食自律,不食重油、重辣,一日三餐有規律等良好生活方式。同時,市民也可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促進合理營養、改善健康狀況為目的,明智而可行地選擇食物、調整膳食。

  華龍網 記者 王旭睿 董進/文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