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中暑、“空調病”、心腦血管疾病易多發 高溫持續警惕這些疾病

  連日來,連晴高溫的天氣讓不少市民身體産生不適。8月6日,記者了解到,近段時間,市內多家醫院門急診量有所增加,其中,中暑、“空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疾病較多。

  22歲男子因熱射病住進重症監護室

  “4床今天喚他能睜眼了。”6日上午,市急救醫療中心(重慶大學附屬中心醫院)急診部EICU內,聽到這一消息,醫護人員都稍微松了口氣。

  據急診部主治醫師胡紅玲介紹,該患者是一名22歲的年輕男性,8月4日從外院轉入。

  “3日上午6點半,男子在戶外作業,大約10點人就覺得不舒服。”胡紅玲説,救護車抵達現場時,該男子已失去意識。完善相關檢查後確診為重症中暑,即熱射病。

  市急救醫療中心急診部主任艾山木&&,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通常表現為頭暈、腦漲、噁心、乏力、大汗、口渴等症狀。輕症中暑,表現為上述症狀加重,加上面色紅、大量出汗、明顯發熱、肌肉痙攣,體溫可上升超過38℃。

  而重症中暑,醫學上叫作“熱射病”,堪稱高溫環境下的“頭號殺手”。患者會出現超過40℃的高熱,甚至可以達到42℃,同時會出現意識障礙、四肢抽搐、血壓下降等症狀。如果救治不及時,最終會造成死亡,死亡率可高達70%—80%。

  “有些老人長期待在家中,捨不得開空調,或因風濕疼痛等原因不敢吹空調,而夏季室內悶熱、不通風,持續高溫天氣非常容易導致經典型熱射病。”艾山木提醒,中暑是夏季院前急救的重要急症之一,且熱射病極易發展為多器官功能障礙,及時降溫等綜合早期治療意義重大。

  夏季莫貪涼,當心吹出“空調病”

  捨不得開空調不行,過度吹空調也不行。

  據重醫附屬兒童醫院門診部副主任邱春蘭介紹,8月以來,因“空調病”症狀前來就診的孩子明顯增多。“兒童如果長期待在低溫環境中,室內空氣不流通,容易導致呼吸道感染、過敏性疾病。加上外出活動減少,進食較多冰冷食物,還容易出現腹瀉、嘔吐、腹痛等症狀。”邱春蘭説,為了減少“空調病”的發生,家長們首先要高度重視家中的灰塵等污染,利用早晚開窗通風,空調溫度一般以26℃~28℃為宜。最好每隔半個月到1個月就徹底清洗空調。

  此外,空調房裏人體更容易流失水分,兒童的皮膚水分調節能力遠不如成年人,因此一定要多喝水,並注意保護好頭、肚子和關節部位。早晚溫度較低時,應帶孩子到戶外活動,適當參加鍛煉,呼吸新鮮空氣。對於已經有“空調病”症狀的孩子要及時治療,飲食方面也要以清淡為主,多喝點薏仁粥、綠豆湯之類等消暑食物。

  心腦血管疾病進入高發季節

  除中暑、感冒發燒外,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高發季節。西南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志輝説,氣溫變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勁敵”。研究顯示,35℃以上的高溫天氣下,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會明顯上升。夏季以來,該院急診心肌梗死的手術量明顯增加。

  張志輝解釋説,在酷暑天氣下,人體體表血管擴張散熱,血液就會集中於體表,容易造成心腦血管血液供應減少,導致缺血缺氧。與此同時人體出汗多,血液黏稠易形成血栓,耳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也會出現心跳加快等不利於心臟健康的情況。“很多人會在夏季晚上去大排檔吃燒烤、喝冰啤酒,往往會吃到後半夜,作息不規律,這種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加重心臟的負擔。”

  此外,夏季各種病原微生物容易滋生,人又喜歡吃生冷食物,很容易引起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細菌性痢疾、急性胃炎等胃腸道疾病。

  新聞多一點>>>

  如何預防熱射病

  1.避免高溫時段外出

  盡量減少在中午12點至下午4點之間進行戶外活動,尤其是劇烈運動。

  2.注意補充水分

  養成良好的飲水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多喝白開水、淡鹽水或運動飲料,保持身體水分平衡。

  3.穿着合適

  選擇輕薄、透氣、寬鬆的衣物,有助於散熱。

  4.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

  高溫環境下工作的人員,應適當增加休息時間,避免長時間連續作業。

  5.關注特殊人群

  老年人、兒童、孕婦、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的人,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溫。

  6.改善環境

  保持室內通風良好,使用空調、風扇等降溫設備,將室內溫度控制在適宜範圍。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