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大學新建成的虎溪校區體育中心目前試運行。(重慶大學供圖)
“學生都放暑假了,學校操場空着也是空着,為何不對外開放呢?”近日,家住大學城虎溪街道金科廊橋水鄉小區的舒先生在體檢中查出高血脂,便想到家附近的高校跑步鍛煉,沒想到的是他在四川美術學院門口吃了個“閉門羹”,學校保安需要他出示預約信息,“可我連在哪預約都不知道。”舒先生向本報反映説,無奈之下,他花錢在健身房辦了月卡。
一邊是“沉睡”在校園裏的體育設施,一邊是四處尋找健身場所的居民,二者如何才能完美契合?連日來,記者進行了調查。
少數高校可刷身份證入校,大部分高校依然實行預約入校
8月5日下午5點過,氣溫比白天稍微降了一些,家住北碚區天生街道的邵志強便帶着兒子來到西南大學2號門,在刷身份證後,父子倆便順利進入校園,準備打會羽毛球。
“進入暑假,我每隔兩三天就會帶孩子來打羽毛球,既鍛煉身體,又保護他的視力。”邵志強説,西南大學離家近,羽毛球場又免費,是他與兒子鍛煉的絕佳場所。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起,西南大學就放寬了入校政策,市民刷身份證即可進入。除西南大學外,目前,重慶交通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也是如此。
然而,我市大部分高校依然實行預約入校,比如,重慶郵電大學開通了校園參觀,但需要在“重郵小衛士”微信公眾號上進行訪客預約報備,需要填寫訪客的姓名、電話、身份證號,提交信息後,再在入校時出示預約通過二維碼。其他高校則只開通了訪客預約,在填寫電話號碼、身份證、車牌號等信息時,還必須填寫預約的部門對接人,獲得對方的通過才能進入。
“校園都進不去,更別説享受學校裏的運動設施了。”舒先生説,有了這層“攔路虎”,每每路過學校門口,也只能“望校興嘆”。
體育場館建設較落後,線上預約系統不完善
“好熱,休息一下,喝口水,要不然要中暑了。”4日下午6點,在位於南岸區七公里的重慶交通大學知園運動中心籃球場,50多歲的老甘和幾位朋友打了半個多小時的籃球,直呼熱得遭不住,趕緊坐下來休息一下。
知園中心是重慶交通大學南岸校區學生生活區的一塊免費運動場所,多年來一直無償向市民開放,吸引了不少人前來運動鍛煉。然而,重慶夏季的高溫也讓人難以招架,“如果這是一個有空調、氣溫舒適的體育場館就好了。”老甘説。
記者調查發現,這一願望目前實現起來還比較困難。一方面,相比較北、上、廣、深以及江浙、四川等地高校,在渝高校體育場館的建設還比較落後,有的高校只有一個籃球館,裏面還要穿插羽毛球、排球訓練,平時只供學校專業隊或校隊使用,更別説擁有一個綜合性的大型體育場館。
另一方面,在渝高校現有的體育場館,大部分沒有實現數字化線上預約。除了西南大學游泳館是此前實行線上預約比較成熟的場館之外,重慶大學今年新建成的虎溪校區體育中心目前也還在試運行階段,只對本校師生預約開放。
“如果有了數字化系統線上預約,學校體育場館的使用需求就能一清二楚。即使學校放假了,只要系統正常運行,體育場館設施照樣可以用起來。”我市一所高校的體育部負責人説。
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需要政府加強統籌和規劃
今年6月以來,全國多地傳來假期將開放校園閒置的體育設施給市民使用的好消息:河北保定市6所大學、30所中小學將在寒暑假期間有序向社會開放;湖南長沙743所公辦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昆明教育體育局明確,面向社會首批免費開放39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北京、珠海、蕪湖等城市也&&學校體育館的暑期開放措施……
“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酌情向市民開放。”市教委體衛藝處相關負責人&&,早在2017年,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就聯合印發了《關於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鼓勵學校免費或低收費對社會開放,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學校體育場館開放。近兩三年,重慶也&&了相關文件,可市民為何還會“望校興嘆”?
“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還是有顧慮,首先就是安全問題。”南岸區一所高校後勤保衛處負責人向記者&&,暑假期間,本來值班人員要比行課時少,加上高溫天氣,容易出現運動中暑等情況,學校面臨外來人員入校後不好管理且安全隱患增加的“麻煩”。
大學城多所高校體育場館運行維護部門的人士則&&,學校正好利用暑假對老舊的場館、座椅等進行翻修,因此會出現假期“打烊”。“如果場館要開放的話,還需要開啟空調、給木地板打蠟等,加上體育器材的損耗,無形之中增加了運行成本,這些都是不小的費用。”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説。
“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不單是學校的事情,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共同發力。”重慶理工大學體育部副教授陳馬強認為,作為推動全民運動健身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政府需加強統籌和規劃,加大資金投入,為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創造條件。另一方面,學校也可以嘗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引入專業運營企業,將場地設施對外開放的安全責任分解為屬地方、運營方和保險方。這樣,既能減輕學校的安全焦慮,還解決了資金和管理的問題,才能將假期閒置的體育場館充分運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