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上半年重慶農村居民收支“成績單”出爐
2024年08月02日 08:12 來源: 重慶日報

人均可支配收入11152元,同比增加710元,同比增長6.8%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市農業農村委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和改善農民生活狀況的重要指標,反映了農村居民獲得收入和財富的能力,直接關係到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日前,記者從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獲悉,2024年上半年重慶農村居民收支“成績單”出爐,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152元,同比增長6.8%,人均消費支出8639元,同比增長7.1%。從總體上來看收支形勢持續向好。

  收入

  穩中有增,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7.2%

  農村居民收入由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産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4個部分構成,大致分別對應務工收入、從事農業及相關産業收入,出租房屋、土地、分紅、銀行利息等收入,以及養老金或退休金、社會救濟和補助等收入。

  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867元,同比增長7.2%,佔可支配收入比重為43.6%,在4項收入中佔比最高,是農村居民增收的最重要保障。

  這與積極有效的就業政策密不可分。

  一方面,竭力將“老鄉留在老家”。截至6月底,我市城鎮新增就業41萬人,多渠道籌集市場化崗位66.1萬個、政策性崗位9.2萬個,結對幫扶困難畢業生、困難家庭青年就業3.6萬人。與此同時,積極推進以工代賑,拓寬農民就近就業空間,其中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工代賑提供務工崗位13272個、發放勞務報酬16589萬元,分別達到2023年的2.3倍、72%。

  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農民工外出就業。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市農村轉移勞動力總量達821萬人,同比增長0.4%。

  記者注意到,上半年農村居民的經營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表現同樣不錯,分別達到了3039元和2939元,分別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3%和26.4%。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有關負責人分析認為,上半年我市各地精準發力促消費,釋放居民消費熱情,帶動農民經營凈收入增長。同時,隨着醫療保障範圍的不斷擴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調高,以及外出農民工務工人數保持穩定,轉移凈收入得以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長。

  與此同時,上半年農村居民的財産凈收入僅有307元,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僅佔2.7%,貢獻率僅有2.9%,亟待通過改革的手段激發增長潛力。

  支出

  “一快一慢”彰顯結構優化

  農村居民支出由食品煙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八大類組成。上半年,重慶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8639元,同比增長7.1%,八大類消費支出均實現增長。

  “從總體上看,今年以來,我市積極推出擴內需、促消費舉措,加快打造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優化改善消費環境,加之農村文旅升溫,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加快恢復。”上述負責人&&,尤其是重慶實施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啟動家電以舊換新等多項消費扶持政策,是農村居民消費實現平穩增長的重要因素。

  儘管八大類消費都為正增長,但增速卻有較大不同:衣着、居住、其他用品和服務三項消費支出的增速均在5%以下,而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務、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消費支出的增速均在8%以上,最多的甚至達到11%。

  不難發現,居住、食品煙酒等消費,屬於剛性支出和生存型消費,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屬於發展型、享受型消費,這“一快一慢”反映出農村居民消費理念不斷轉變,農村居民消費需求持續釋放,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挑戰

  收入增長仍有潛力空間

  儘管上半年我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增長態勢,消費支出加快恢復,但挑戰仍有不少。

  首先是絕對數還有潛力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分別為11272元、9197元,兩個數據均高於重慶。

  其次是就業形勢仍然需要進一步鞏固。工資性收入是我市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由於經濟回升向好基礎尚不牢固、技術替代就業、農村勞動力老齡化不斷加劇等因素,農村居民外出就業面臨着新的挑戰,持續增加收入需要在質量上尋求突破。

  此外,部分農産品價格走低,制約農民經營凈收入增收。上半年,重慶主要農産品生産價格同比下降2.3%。其中蔬菜、水果、牛、羊、蛋價格同比都有了一定幅度下降,養殖戶盈利空間收縮,使經營凈收入增收承壓。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要求:“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農民生活持續改善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一環,下一步應怎麼做?

  上述負責人建議,一是要持續增加工作崗位,鞏固提升工資性收入,如加快推進建築業、製造業等重點項目,持續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同時引導農民工就近就業,&&針對性扶持政策鼓勵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二是要推進産業高質量發展,尤其是依託近年來文旅消費熱潮,充分利用當地農業、文化産業和旅游業優勢,培育龍頭企業,讓不斷壯大的市場主體吸納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創業。與之相適應的是,要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落實企業減負措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全面激活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三是要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産權制度等改革,明確集體經濟分配標準,讓農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紅利。

  最後,強化政策兜底保障,優先及時發放各類政策補貼,保障低收入群體生活所需,持續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顏安 趙偉平

   5個方面發力完成年度7%的增長目標>>>

  經營增收:大力支持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家庭作坊、鄉村旅游、農産品電商,依靠多种經營促增收

  就業增收:落實好農民工穩崗就業政策,引導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擴面實施以工代賑

  惠農增收: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政策,調整優化銜接涉農資金使用方式

  財産增收:深化強村富民綜合改革,多樣化途徑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

  提低增收: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增加轉移性收入,幫扶集團開展集中消費幫扶,持續推進“雨露計劃+”就業促進行動

編輯: 李華曾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