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類産品訂單同比增長七成,成為旅游市場重要增長極——
七月二十七日,重慶漢海海洋公園,孩子們夜宿海洋館,在工作人員和老師的指導下,探索海洋生物的奧秘。記者 劉力 攝\視覺重慶
7月3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小朋友們正饒有興致地了解重慶頗富魅力的獨特歷史文化。特約攝影 鐘志兵/視覺重慶
7月10日,江津雙福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孩子們了解智能設備相關知識。記者 劉力 攝/視覺重慶
“同學們,歡迎來到紅岩村,這裡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所在地,它的歷史和中華民族抵禦外侮緊密相連,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都曾在此工作和生活……”7月28日,久違的降雨緩解了重慶的暑熱,一群小學生身着雨衣,背着小書包,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認真參觀了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
不只紅岩村,在奉節白帝城、酉陽桃花源以及我市各大博物館、紀念館、故居等,類似的研學旅行場景比比皆是,儼然已成為暑期旅游市場的新風尚。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攜程、飛豬等OTA(在線旅行社)&&數據顯示,今年暑期,親子研學類産品備受歡迎,相關産品訂單同比增長七成。融“教”於“游”、寓“教”於“樂”的研學旅行正從“書本是我們的世界”向“世界是我們的書本”快速發展,成為現代旅游重要增長極。
那麼,研學旅行究竟有多火?有哪些新趨勢?又存在哪些行業痛點?連日來,記者就此做了調查。
同比增長七成,千億級市場在爆發
“暑假時間長,我和老公要上班,沒時間帶孩子出去玩。孩子天天關在家裏,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游戲,研學旅行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渝中區臨江門一家攜程線下門店,前來為孩子挑選暑期研學旅行的張女士説,她希望孩子能通過研學旅行去認識世界、拓寬視野、增長學識,讓書本上的知識“活”起來。
張女士的話語,無疑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攜程集團發布的《2024暑期旅游市場預測報告》顯示,今年暑期,親子研學類産品備受歡迎,相關産品訂單同比增長七成,其中北京、上海、青海、甘肅、四川、內蒙古、寧夏、貴州、雲南、新疆等地是國內熱門游學目的地;英國、美國等是長線出境研學游熱門線路,新加坡、泰國等短線出境研學游也備受歡迎。
飛豬數據也顯示,7月以來,該&&“研學游”相關搜索熱度環比增長超60%。途牛旅游網則從藝術、歷史、文學、自然、探索等多角度,推出了一系列沉浸式體驗類的研學游産品,涵蓋雙語教學、沉浸式感受國際課堂為主的游學團,以及以博物館深度講解為主的定制研學團,同樣深受家長歡迎,訂單量大增。
研學旅行火熱的背後,是一個在爆發式增長的巨大市場。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文化旅游發展報告》認為,研學旅游已成為我國旅游的基礎市場之一,其中自然生態、科技創新、國防科工、傳統文化、安全健康、紅色文化是研學游的熱門主題。研學游不僅是一個細分市場,更是引領旅游産品生産方式變革的前沿陣地,可帶動文旅行業的産品研發模式和服務模式提升,成為城市優勢産業的放大鏡、城市産業優勢與在地文旅消費的轉換器、城市強勢品牌的定盤星。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研學相關企業2.9萬餘家,從成立時間來看,49.4%的企業成立於1至5年內。艾媒諮詢數據則顯示,2022年中國研學游行業市場規模達909億元;2023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超過1600個,市場規模達1469億元,同比增長61.6%,預計2026年將達到2422億元。
火爆市場背後,存在質量參差不齊問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事實上,我國教育歷來重視游學。
回望歷史,古代文人雅士游歷四方求知求學,就是研學的前身。時至今日,我國研學游已完成概念導入、政策支持和市場實踐階段,正從“書本是我們的世界”向“世界是我們的書本”快速發展,成為“旅游+”概念下的新模式,成為中國教育的“詩和遠方”,不僅是當下綜合素質教育的新方式,也是現代旅游重要增長極。
在中國旅游研究院産業所張楊博士看來,人們對研學游的認知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演化、不斷深化的。研學游的參與者已開始從狹義的中小學生群體,不斷擴展到學齡前兒童、大學生、成年人、老年人等全生命周期群體,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3至5年,研學游在學校的滲透率還會迅速提升。
那麼,火爆的研學旅行,是否也存在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7月中旬,我給女兒報了一個北京的研學團,6天時間,團費高達8000多元。孩子玩了一圈,收穫甚微,所謂的清華北大名校游,只是在校門口拍了一張照,且滿腦子都是在北京環球影城玩了什麼項目、買了什麼玩具,去過的故宮、天安門等只字未提,根本沒有達到學習歷史的目的。”家住渝北區魯能星城的袁女士吐槽説,“一些研學游産品就是智商稅,是披着學習外衣的高價游。”
“近年來,研學旅行市場的火熱是政策引導、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多方共同推動的結果。”攜程集團區域政務總經理張大偉&&,目前,市場上的研學旅行産品琳瑯滿目,主題也是五花八門,包括進博物館、科技館,探尋歷史、科技的奧秘;訪問知名學府,“種”下“目標樹”,開足學習大馬力;深入戶外營地,感受自然之美、天文地理之美等。根據不同線路、不同配置,研學旅行的價格低則幾百元,高則數萬元。
但期待孩子“有所獲”的家長,在憂慮孩子生活、安全問題的同時,對産品中的課程設計、導師資質、帶隊水平等真實情況也難以甄別,有點像“開盲盒”,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踩雷”,如“孩子被動成為旅游特種兵”“名校深度游變成校門口合影”等,寓教於“游”的效果很難實現。
重慶暑期策劃,推出45個精品項目
“研學游的前提是‘游’,中心是‘學’,既不可重學輕游,使學生背負沉重學習負擔,也不能輕學重游,將研學旅行變成一般性的觀光游覽,要把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實現真‘研’、真‘學’。”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重慶旅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茲柏稱。
在他看來,研學旅行市場規模巨大,但行業質量參差不齊,首先在於行業准入門檻相對較低。目前,旅行社、教育機構、培訓機構、互聯網企業等紛紛涉足研學旅行,雖推動了行業發展,但進入者良莠不齊。此外,我國對研學旅行涉及的部門職責規定較為宏觀,並未對具體操作層面上的部門分工進行明確,因此存在監管不到位問題,也沒有統一服務標準,導致産品和服務質量缺乏規範。
他建議,推動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首先要在明確研學旅行行業主管部門的基礎上,加強行業監督引導。其次,要完善監管制度,制定全國統一的研學旅行管理辦法,加強對研學旅行機構産品、服務等的監管檢查。此外,研學旅行對指導師的專業要求較高,應抓緊建立健全人才機制,進一步推動人才專業化。
“作為全國首批研學旅行試點地區,重慶一直十分重視研學旅行發展,&&了系列政策性文件進行大力扶持,已形成完整的研學旅行目的地産品體系和産業體系,並獲評‘中國研學旅行目的地·標杆城市’。”市文化旅游委相關負責人稱。
重慶的經驗做法是——
打造“特色”品牌。立足重慶獨特的山水和人文特色,通過“非遺+研學”“科技+研學”等業態,打造魔幻山水都市、壯美長江三峽、武陵民俗風情、神奇地球地質奇蹟等研學産品體系,以及文博研學産品體系。
突出“紅色”品牌。抓好以紅岩精神為核心的紅色研學旅行,大力培育重慶紅岩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成功入選“全國研學旅游示範基地”“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發展“綠色”品牌。廣泛開展“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組織開展國際研學活動60余項。
下一步,重慶還將持續加強政策支撐,加強監管,強化品牌建設,不斷推動重慶研學旅行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暑期,我市還推出了博物館暑期研學季活動,共策劃推出45項精彩的研學活動和互動體驗項目。
這些研學活動和互動體驗項目,分歷史文化及非遺傳承類、紅色研學類、自然科普類、小小講解員和志願服務類四大類別。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紋飾拓印”——拓印體驗活動,重慶巴渝民俗博物館推出“巴蜀七十二行之縴夫號子”研學活動,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舉辦“2024紅岩拓展夏令營——採夏尋‘禮’”研學活動等,讓學生群體真“研”真“學”,人氣十分火爆。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