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兩江新區:GDP總量居內陸國家級新區第一
2024年07月27日 08:33 來源: 重慶日報

“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13場

■勇擔國家戰略使命 ■疊加放大平台優勢 ■澎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重慶果園港,集裝箱碼頭在有序作業。果園港是西部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以此為中心,兩江新區統籌“鐵公水空”多式聯運,實現“全球買、全球賣”。(攝於五月五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位於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又一輛新能源車駛出下線質量門。(攝於4月8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位於龍盛新城的贛鋒新型鋰電池科技産業園,機械臂在電池PACK産線上自動運行。(攝於1月16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社區學院“小夜校”大師公益課堂開講。(攝於4月27日)通訊員 王加喜 攝/視覺重慶

  金海灣濱江公園內,眾多市民在草地上搭起帳篷,享受休閒時光。(攝於4月16日)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兩江新區金山意庫,盛開的三角梅將樓房裝扮成一棟童話世界的建築,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攝於4月26日)記者 李雨恒 攝/視覺重慶

  7月26日,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第13場新聞發布會,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圍繞“勇擔國家級新區戰略使命 澎湃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作主題介紹,並回答媒體記者和網友提問。

  兩江新區是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被賦予內陸開放門戶定位。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許宏球&&,兩江新區勇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使命,疊加放大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等平台優勢,GDP總量在內陸國家級新區中名列第一。

  建設開放“新高地”

  兩江新區是重慶對外開放的“排頭兵”,在重慶對外開放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兩江新區的開放步伐,也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以果園港為例,它是西部唯一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以其為中心,兩江統籌“鐵公水空”多式聯運,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像“重慶造”汽車經果園港出境,到達東南亞市場的時間由原來的1個月壓縮至現在的一週。

  同時,兩路果園港綜保區是我國內陸唯一兼具水港、空港雙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構建起千億級開放型産業體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重慶每兩個跨境電商包裹,就有一個是從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發出。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秦淑斌介紹,重慶正加速建設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江新區圍繞這一點,全力推進九大關鍵樞紐建設——

  制度型開放樞紐建設上,探索了“鐵路提單”、多式聯運“一單制”等陸上貿易新規則,企業資金綜合成本下降40%以上;

  門戶型交通樞紐建設上,兩江新區擁有重慶火車北站、江北國際機場等交通樞紐,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成渝中線高鐵項目也在加速推進;

  綜合物流樞紐建設上,“東南西北”四向開放通道在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無縫銜接,並實現常態化運行;

  國際經貿樞紐建設上,兩江新區擁有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等20個綜合物流平台,也有唯品會、菜鳥網絡等物流龍頭企業,讓重慶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購買到澳大利亞牛肉、泰國榴蓮、智利車厘子等全球好物;

  在産業鏈供應鏈樞紐建設上,兩江新區與4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深化産業鏈供應鏈合作;

  ……

  開放的兩江新區吸引了許多全球資本和跨國企業,如今,已有1300多家外資企業在這裡扎根發展;超19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新區,佔全市60%。

  構建産業“新體系”

  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開放區,也是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形成了由3個3000億級主導産業、3個500億級支柱産業、5個百億級特色産業,以及11個“新星”産業構成的産業版圖。

  以汽車産業為例,每兩輛“重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是“兩江造”。特別是在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中,每30秒就能下線1輛新能源汽車。

  今年1—6月,“兩江造”整車産量57.4萬輛,半年産值首次突破千億。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兩江新區正加速構建現代製造業産業集群,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

  具體而言,兩江新區持續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聚焦生物醫藥、低空經濟、AI機器人等領域精準發力,為每個産業量身定制“一個行動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批應用場景”,以新質生産力塑造兩江新區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還是以汽車産業為例,兩江新區已推動打造了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中國汽研等市級以上研發平台500多個,形成了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高端矩陣;世界首塊車規級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鋰電池等一大批擁有“中國技術”、實現“中國智造”、建立“中國標準”的硬核産品,接連問世。

  再如空天信息産業,重慶九成以上的相關項目都在兩江新區落戶,涵蓋衛星及其應用、空天新材料和低空經濟等領域。

  此外,兩江新區還推出了浪漫兩江·比翼雙飛、飛閱兩江·低空自由行等常態化低空消費體驗場景,吸引市民和游客來兩江打“飛的”、游重慶。

  塑造科創“新優勢”

  創新是區域發展的源頭活水。目前,兩江新區有5000余家科技型企業、9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台500多個,創投體系規模達200多億元。

  同時,兩江新區建設了“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重慶市技術轉移研究院等成果轉化平台體系,打通從科技創新到成果轉化再到産業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兩江協同創新區作為兩江新區創新的“標識”,已成為一個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平台高地。

  許宏球介紹,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周邊,匯聚了50多家研發機構和500多家科技企業,引進、孵化、轉化了660多項科研成果,比如世界上精度最高的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縮小了3萬倍的鳥巢模型。

  兩江協同創新區堅持“科創+産業”,重點發展通用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六大産業。同時,構建了完善的基金體系,讓企業從初創到成熟,都能獲得資金支持。

  創新離不開人才支撐。為此,兩江新區推出了一系列舉措。

  李潔介紹,兩江新區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成立了“産教融合聯合體”,實現人才供需“點對點”精準匹配。每年,兩江新區都會舉辦“兩江名企校園行”系列招聘活動,積極招引青年人才。

  同時,兩江新區為人才提供了創新創業的平台。比如在兩江協同創新區,就有50余家新型研發機構,有“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的全鏈條孵化體系。

  兩江新區還有“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務體系。目前,新區正加快打造重慶現代製造業人才創新創業服務港,為人才提供專業化、定制式服務。

新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楊駿 見習記者 任美蓮

  數讀·兩江新區>>>

  開放“新高地”

  全力推進制度型開放樞紐、門戶型交通樞紐等9大關鍵樞紐建設

  兩路果園港綜保區是我國內陸唯一兼具水港、空港雙功能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已構建起千億級開放型産業體系

  ■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

  産業“新體系”

  ■已形成由3個3000億級主導産業、3個500億級支柱産業、5個百億級特色産業,以及11個“新星”産業構成的産業版圖

  ■每兩輛“重慶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有一輛是“兩江造”

  科創“新優勢”

  ■有5000余家科技型企業、9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

  ■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台500多個

  ■創投體系規模達200多億元

  (記者 楊駿 整理)

編輯: 李華曾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