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高地、新體系、新優勢、新風貌 兩江新區如何做好四篇“新”文章
2024年07月26日 15:31 來源: 新華網

繁忙的果園港集裝箱碼頭。新華網發(王加喜 攝)

  新華網重慶7月26日電(韓夢霖)26日,在重慶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扛起新使命 區縣談落實”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許宏球介紹,兩江新區正全力建設開放“新高地”、構建産業“新體系”、塑造科創“新優勢”、構建城市“新風貌”,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中向“新”而行。

  超過19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兩江

  “兩江新區肩負國家使命,是內陸第一個國家級新區,被賦予內陸開放門戶定位;秉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疊加放大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等平台優勢,GDP總量在內陸國家級新區中名列第一。”許宏球説。

  許宏球介紹,兩江新區以西部唯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果園港為中心,通過“鐵公水空”多式聯運,“東西南北”四向通道,搭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出海出境大通道,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兩路果園港綜保區已經構建起千億級開放型産業體系,年外貿進出口總額近2000億元。

  “重慶每兩個跨境電商包裹,就有一個是從兩路果園港綜合保稅區發出;‘重慶造’汽車經果園港分撥至全球,到達東南亞市場的時間由原來的1個月縮短到1周。”許宏球&&。1300多家外資企業在兩江新區扎根發展,超過19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在兩江新區,佔全市60%。兩江新區還探索了“鐵路提單”、多式聯運“一單制”等陸上貿易新規則,企業進出口時一次“下單”就能完成鐵路、公路、海運全程聯運,運輸效率大幅提升,企業資金成本下降40%以上。

7月3日,工人在長安汽車重慶兩江工廠焊接車間作業。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兩江造”整車半年産值突破千億元

  許宏球&&,3個3000億級主導産業、3個500億級支柱産業、5個百億級特色産業、11個“新星”産業,構成了兩江新區製造業版圖。今年1—6月,“兩江造”整車産量57.4萬輛,半年産值首次突破千億元,每兩輛“重慶造”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就有一輛是“兩江造”。京東方、奧特斯等電子信息産業領軍企業連續10年在兩江新區追加投資。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李潔介紹,兩江新區在構建現代化産業集群中,持續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對每個産業量身定制了“一個行動方案 + 一套支持政策 + 一批應用場景”,因地制宜培育和壯大新質生産力。通過打造長安全球研發中心、中國汽研等研發平台,形成高端科研矩陣,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産業煥發新機;瞄準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加快發展空天信息、綠色低碳、未來通信等新興産業。目前,全市九成以上的空天信息項目落戶在兩江新區,覆蓋了衛星及其應用、空天新材料以及低空經濟領域。

兩江協同創新區。新華網發(藍天 攝)

  市級以上研發平台數量居全市第一

  許宏球介紹,兩江新區擁有5000余家科技型企業、9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建成市級以上研發平台500多個,居全市第一。兩江協同創新區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技術創新和産業創新策源地,已吸引了北京理工大學等50余家新型研發機構、5000余名科創人才扎根逐夢,累計引進、孵化、轉化660多項科技成果;舉辦了全球6G大會、算力互聯網大會等一系列創新活動;着力打造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明月湖科創基地等“科教創産”的“試驗田”,匯聚既懂科技又懂市場的“新工科”人才;成立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的基金體系,讓初創企業一路獲得資本資金的支持。

  作為全市科技創新布局的重點實驗室之一,明月湖實驗室也將在年內掛牌,未來將匯聚多名院士級別科學家,助力新材料産業發展。

  兩江新區正在為廣大市民、投資創業人士打造有“松弛感”的生活。據介紹,兩江新區建設了132個城市生態主題公園,可推窗即見綠、推門見景;現有體育場地2500余處,每個街道都有運動公園,建成了可以慢跑和騎行的嘉陵濱江生態長廊。

  兩江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秦淑斌&&,兩江新區未來還將打造更多公共文化空間。比如,正在建設的16萬平方米的兩江新區市民中心將於明年投用,裏麵包括圖書館、文化館、體育館等場所。川劇藝術主題公園、柏溪抗戰文化公園等一批主題文化公園也將與市民見面。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