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記者從市醫保局獲悉,自2019年落實國家“4+7”集中帶量採購試點以來,我市落地執行集採藥品650種,耗材20類,提前完成“十四五”全民醫保規劃的集採目標,為患者節省費用約68億元。
“我現在一個月吃藥只要9.6元,便宜多了。”今年68歲的李先生患高血壓多年,需要長期口服降壓藥厄貝沙坦。
“集採前,服用厄貝沙坦一個月大約需要花134元,集採後,費用則大大降低。”重醫附屬大學城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杜華安説。
除藥品外,耗材降價幅度也較大。因髖關節持續疼痛,今年52歲的黃成江前不久到豐都縣人民醫院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受益於國家實施人工髖膝關節假體集中帶量採購,他的自付費用只有7000多元。
“以前人工髖關節假體要幾萬元,現在降至5000元左右,醫保還能報賬。”豐都縣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曾建勇説,僅以該院骨科為例,進口耗材單價平均降幅達90%,國産耗材平均降幅達85%。
“藥品集中採購後,不僅降低了患者負擔,也促進了醫療機構合理用藥,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率。”市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説,我市還開展了集採産品醫保基金預付、結餘留用等工作,預付醫療機構54.21億元醫保基金,兌現獎勵資金4.62億元。通過結餘留用資金,激勵醫務人員合理用藥、優先使用中選産品,從而促進公立醫療機構薪酬制度改革、共享改革紅利。
此外,我市藥監部門對集採産品質量建立了檢驗制度,實現了批批檢,確保患者用上質優價宜的産品。
據市醫保局這位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我市將持續落實國家及省級聯盟等新批次中選結果,積極開展我市牽頭藥品和醫用耗材聯盟採購,推進川渝聯盟,持續推進集中帶量採購“提質擴面”,讓集採産品惠及更多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