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汛期如何預防蚊蟲叮咬?專家支招

  新華社重慶7月19日電(記者周聞韜)隨着主汛期到來,蚊蟲也開始肆虐。為何汛期會導致蟲咬性皮炎增加?應如何應對?記者採訪了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有關專家。

  “蟲咬性皮炎是皮膚科門診春夏季常見的疾病,它是由蚊子、臭蟲、跳蚤等多種昆蟲叮咬皮膚所致。”西南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葛蘭介紹,蟲咬性皮炎的表現為叮咬處出現水腫性紅斑、丘疹、丘皰疹、水皰等。有時中間可見刺點,通常皮疹散在分佈或數個成群。可發生於身體各部位,並伴有不同程度的癢、刺痛感。

  葛蘭解釋,汛期由於雨水較多,環境潮濕,蚊蟲等昆蟲容易滋生和繁殖。人們在戶外活動時,更容易被蚊蟲叮咬,從而引發蟲咬性皮炎。

  “如果是普通的蚊蟲叮咬,可以用肥皂水、香皂水等鹼性溶液塗抹;如普通止癢手段效果不佳,可使用爐甘石洗劑等;如果蚊蟲叮咬面積較大,單純外用藥物無法緩解瘙癢,口服抗組胺藥可以有效減少組胺釋放,起到全面止癢的療效。”葛蘭提醒,除普通止癢外,另外兩種方法都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一旦被蚊蟲叮咬後出現大水皰,且伴有反復發熱、心悸、乏力、噁心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及時排查是否感染了瘧疾、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西南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王歡建議。

  專家提醒,防止蚊蟲叮咬需在預防上下功夫。首先是保持皮膚清潔、乾燥,做好皮膚防護,及時用乾淨的水沖洗身體,尤其是在接觸洪水或雨水後;盡量減少皮膚與洪水的接觸時間,更換潮濕的衣物和鞋襪,用毛巾擦乾身體,尤其是指縫、腳趾間等部位;在接觸洪水時,穿戴防水手套、雨靴等防護用品,減少皮膚直接接觸洪水頻率。其次,在蚊蟲活動較多的地方活動時,應避免穿深色衣服,且在皮膚暴露部位塗抹蚊蟲驅避劑,塗抹時注意避開眼睛、嘴巴及皮膚破損處。如出現皮膚過敏反應,要立即停用。

編輯: 韓夢霖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