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微標科技:憑藉“小標籤”闖出大市場

  七月四日,微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測試血液標本自動分揀機。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一張普通的航空托運行李牌,加上一片薄如蟬翼的“小標籤”,識別正確率就可提升至99%,全年為機場節約上千萬元行李分揀成本。

  這個“小標籤”,就是重慶微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標科技)的産品——RFID(射頻識別)電子標籤。如今,該産品通過將射頻識別深度融入行業場景,已成功應用於智慧鐵路、民航機場、汽車製造、數字醫療等領域,闖出了一片大市場。

  行李分揀更快更準

  20多個機場用上“微標技術”

  下飛機後在大轉盤邊等待取行李,是許多乘客最為難熬的時刻。其實,這也是機場最為頭疼的環節之一。

  “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為例,過去,每到春運等客流高峰期,行李分揀的人手總是不足。”微標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有時連機場管理人員也要上陣。

  為啥行李分揀這麼耗費人力?“這和行李牌識別有很大關係。”該負責人介紹,分揀行李時,識別得越快,分揀效率就越高。傳統的行李牌為紙質,使用的是二維碼識別,部分行李在轉運過程中,行李牌會出現彎折、污損,導致二維碼變形、模糊,無法被機器自動識別,只能由人工識別,這就增加了人力成本。這種行李約佔行李總數的10%,以江北國際機場為例,每年有數百萬件行李需要人工識別。

  為改變這種狀況,微標科技給每個行李牌內部加上一個“線圈”:這其實是一種電子芯片,由於非常薄,僅看外觀,行李牌與過去毫無區別。如此,行李牌就可以使用射頻識別,不會因為行李牌彎折等受到影響,識別正確率可達99%。

  2017年,微標科技憑藉這項技術,在國內外12家企業的競爭中勝出,參與江北國際機場T3A航站樓建設。據測算,應用射頻識別技術的行李分揀系統,每年可為機場節約上千萬元成本。

  2019年,微標科技又將這項技術應用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2021年,中國民航局將這一經驗推廣到全國的千萬級機場;到2023年,全國已有20多個機場用上了微標科技的行李自動識別技術,今後有望形成全國機場托運行李“一張網”。

  讓試管“飛檐走壁”

  大幅提高醫院檢驗效率

  如果説行李分揀是機場運轉的“堵點”,那麼各類檢驗就是醫院運轉的“堵點”。

  以驗血為例。過去患者抽血後,存放血樣的試管要貼上標籤,插到試管盤上,再由工作人員端着試管盤送到檢驗科。

  “其實血樣檢驗本身的儀器很成熟,只需要很短時間就能出結果,但大量血樣‘堵’在了等待和運送環節。”微標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醫院檢驗科人員不多,他們既要負責檢驗工作,又要負責血樣“物流”,實在分身乏術。而血樣還僅僅是眾多待檢樣品中的一種。

  怎樣才能解決檢驗樣品“堵車”的問題?微標科技給出了全過程優化的解決方案。

  在取樣環節,取樣人員只需要在電腦上輸入患者信息,微標科技的設備就可以自動給試管分類貼標。取樣完畢後,取樣人員將試管投入設備傳送口,設備掃描標籤,就會自動將試管分揀到對應的出口。

  接下來是傳送環節。微標科技在取樣房間和檢驗科之間的墻壁上佈置了氣動管道,通過壓縮空氣的助力,試管能夠以每秒6米—8米的速度在管道中“飛檐走壁”,迅速到達檢驗科。

  試管到達檢驗科後,同樣會自動分類,檢驗結果也會實時上傳,實現“一個標籤管到底”。

  經過這一改造,檢驗效率可以提升50%以上。目前,這套解決方案已經在我市各大醫院使用。

  智慧試劑管理系統

  每年能為醫院節省上百萬元

  “死磕”行業痛點,微標科技還將領域拓展到新的場景——試劑管理。

  試劑是用於醫療診斷或治療的常規醫療器械,是醫院的重要耗材。檢驗試劑具有種類多、單品種數量少的特點,通常採用傳統冷庫進行儲存。

  但檢驗試劑管理中,存在不少難題。例如,對檢驗試劑進行“盤存”,過去多為工作人員手抄信息,效率低下也容易失誤,並且檢驗試劑的産品信息溯源較為困難,在品控上還需提升。

  針對上述難題,微標科技推出微標智慧試劑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可聯動冷庫和工作區域,通過試劑追溯管理平台,直觀展示試劑出庫量、庫存量、關鍵指標統計、試劑消耗佔比、冷庫溫度等信息。

  記者了解到,這套系統覆蓋全流程,在試劑供應商提供産品時,就會給每一個試劑管貼上電子標籤,在採購計劃生成、經銷商備貨、自動驗收入庫、庫存盤點到出庫等環節進行自動識別,實現閉環管理。

  由於這一系統掌握着所有庫存試劑的信息,它可以根據數據動態,智能預判試劑積壓、過期、失效、斷貨等風險,提前發出預警。據測算,微標智慧試劑管理系統能夠幫助醫院每年節省超百萬元成本,並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近期,微標科技與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達成協定,將聯合打造智慧檢驗試劑管理示範應用品牌基地。微標科技相關負責人&&,下一步,他們將把這套系統向重慶全域乃至全國進行推廣。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