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首屆“重慶低空飛行競賽季”啟動。由此開始一直到8月底,重慶的天空將熱鬧紛呈,上千場次的低空飛行比賽,將火熱一整個暑期。主要有四大賽事活動:重慶市第一屆模擬飛行競賽的選拔賽、2024四面山飛行運動季暨全國滑翔傘邀請賽、2024中國航空科普大會暨第八屆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2024大金佛山低空旅游啟動儀式暨全國航空運動邀請賽。一系列盛事,充分展現出人們對天空的夢想、對飛行的渴望,也讓人看到了“有重慶特色”的低空經濟。今日,一起聚焦。

飛行行家千場競技
模擬飛行、空中足球、協同穿越、滑翔傘競速······在重慶,上千場次的低空飛行競技,將佔據接下來的整個暑期。來自全國30多個省份的近2萬名選手,將在山城的天空中自由競技。這是全國首次以賽季形式舉辦的低空盛事,也是全國低空飛行賽中,人數最多、項目最多、範圍最廣的綜合大賽。四個飛行賽,有三個都是“全國賽”,競技感、專業值“拉滿”。
在開幕式上,中國首批航天員、國家一級飛行員趙傳東,亮相助威。在江津四面山的滑翔傘營地,中國滑翔傘國家隊,將參與“全國滑翔傘邀請賽”的角逐。在南川金佛山的航空飛行營地,全國航空運動邀請賽,邀請到了滑翔傘的世界冠軍 、也是蟬聯三年冠的全國冠軍。飛行的行家們,將在上千場次競技中,親自上場,“帶飛”更多的“未來飛行家”,在低空競自由,就是在奔赴下一場萬億級藍海。2023年,全國首批“國産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試點城市”重慶位列其中。當更多的飛行規則出爐,低空空域的瓶頸不斷突破,逐夢星空的天時,已經到來。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的規模,已突破5千億元,增速達33.8%。樂觀預計,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3年時間裏,規模“翻一倍”,也就是説,高增速必須保持。這是一條狂飆的賽道,有着漫長的産業鏈。以重慶為例,已初步形成從研發、到製造、到服務的全産業鏈,關鍵材料和關鍵部件,都能實現“本地配套”,僅兩江新區就已聚集起22家“低空企業”,在3年計劃裏,包括“低空”在內的空天信息産業,規模將突破千億元。
天時地利 競逐低空正當好
坐直升機,去“兜風”;打個“飛的”,去游河;或者,滑翔在山水間,浮光掠影一番。低空飛行,正在逐漸走進人們的日常。而在這背後,重慶的低空經濟,早已佔據“起飛”的地利。作為依山而建、臨水而居的山城,重慶集大山區、大城市、大農村、大庫區於一體,相當於坐擁了開發低空應用的天然場景。
在低空經濟中,低空製造業是基礎支撐,這無疑也是重慶的擅長之處。僅以産業鏈中的核心部件——發動機為例,宗申航發的活塞航空發動機,牢牢佔據國內市場份額第一,是業界的龍頭。其他“重慶造”的低空特産,也頗為亮眼,如:氫動力無人機、垂直起降器、飛行汽車等。其中,大都出自兩江新區,作為重慶低空經濟的主陣地,兩江新區目前已集聚起上百家“空天信息”的産業鏈企業。低空經濟所在的空域、所需的技術,與空天信息産業“強契合”,與智能網聯汽車“強相關”,重慶布局的“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也為低空經濟“起高樓”,打下了“地基”。重慶如何讓低空經濟更快“飛起來”?答案是:讓更多飛行器飛起來。低空競技“催熱”的天空,也是這片熱土競逐低空賽道,顯示出的“天時地利”。
在低空經濟領域,天時和地利,重慶都有了,具備“先行”優勢。重慶已“先行”設立了首批“低空經濟先行區”,分別是:巴南、永川、大足、梁平、武隆和兩江新區。這6個先行區的共同特點是:産業基礎好、應用場景多,政策力度大。而這些先行標準,其實也“放諸重慶皆準”。低空經濟從蓄勢“待飛”到振翅“騰飛”,關鍵一步在於,應用場景“飛”進百姓家,也就是天時、地利之外的人和。
先行區先行 萬般場景聚“人和”
從今年初開始,每天一架8座小飛機,在重慶黔江、萬州、梁平、永川等幾地,來回穿梭,一張票179元。短途的飛行,4000米的巡航高度,正好適合觀光。低空經濟的魅力,自此,顯山露水。但低空的想象空間,遠不止於此。作為新質生産力和戰新興産業的代表,“低空”打開了一片新天地。誰能馳騁其中、翱翔低空?就看,誰能把更多的空天信息能力,帶到人們身邊。重慶的6個低空經濟先行區,將在兩年的時間裏,摸着石頭過河,摸索出各有側重的創新場景,“複製”到重慶更廣的低空領域。
巴南區,90%是鄉村,“低空+農業”的場景,最能找到安放之處。永川聚焦”低空+基建“,並試點飛行人才的培訓。大足打造飛行器維修等,相關保障類基地。梁平,開發低空文旅的新業態,打造城市空中交通體系。武隆,試點低空應急救援,把”低空+城市管理“,規劃得明明白白。兩江新區,更是在先行區中“先行”了一步,打造低空經濟全産業鏈。一大批“低空”項目,在先行區簽約落地。熱鬧的天空上,將有越來越多的人,以越來越多的飛行方式,頻頻飛過。
群雄逐鹿的風口,特色化、差異化,往往是脫穎而出的突破口。在重慶交通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王勇看來,重慶作為全國工業重鎮,擁有低空製造業全産業鏈優勢,當前正圍繞完善産業鏈、優化服務鏈、提升價值鏈,不斷推進培育新質生産力所需的低空經濟産業生態,構建橫跨航空製造、信息通訊、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數字經濟等多個新興領域的低空經濟産業體系。重慶設立低空經濟先行示範區,低空經濟先行示範區與先進製造業緊密相連,又與數字經濟、新型消費等相互交融。通過龍頭帶動,推動“低空+”産業結構升級,重點聚焦城市低空文旅、低空應急救援、低空交通以及低空物流樞紐的設施布局建設,並將發展低空經濟所需空域資源和通航起降點納入全市統一規劃布局,着力於實現農業生産、加工、流通、銷售等全鏈條環節的“雲端”銜接,推動農業産業的數字化、智能化和現代化轉型,賦能城鄉融合發展。
從起飛到高飛 向“上”要發展
低空飛行,帶動上下游鏈條,橫跨一二三産業,描繪出“低空經濟+”的藍圖。但在低空經濟賽道,僅僅“密集飛行”還不夠,還需要“高飛”,向高質量要發展:研發更豐富的低空産品、搭建更完善的低空體系,實現“更大眾”的低空消費。讓更多人感受“低空的美好”,讓更多人覺得:天空——值得仰望!這也是發展“低空”的初衷和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