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恩來在防空洞外的席棚下接見客人。
夏季酷暑難耐,山城大大小小的防空洞成為納涼的好去處。每一個防空洞都有自己的故事——紅岩村後山中藏着的那個十余米長的洞子,就是抗戰時期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的同志們為躲避日機轟炸而挖的避難所。
由於條件有限,當時那個防空洞並未安裝電燈,洞內漆黑一片,且洞子挖得並不寬敞,僅夠辦事處的同志們湊合着用。
空襲來臨時,紅岩村周邊的群眾也經常跑來防空洞避難,這使得原本狹窄的防空洞變得更加擁擠,空氣也更加渾濁。不久後,辦事處出現了一些抱怨的聲音。
周恩來敏銳地意識到,這些抱怨體現出的是“為民意識”的薄弱。他便從共産黨為人民服務的政治使命來教育同志們,並指出:我們的防空洞應該隨時都為人民群眾開着!
他不僅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只要他在場,每次躲避空襲,他都主動招呼附近的群眾進入辦事處的防空洞。
一次日機來襲,周恩來招呼完大家進洞後,日本飛機已經到達市區上空。可這時,大有農場的主人饒國模和她女兒還在奔向防空洞的路上。
饒國模身材臃腫,邊跑邊喘着粗氣。周恩來見狀,趕緊迎上去攙扶着她,輕言細語地説:“不要緊!慢慢走!不要摔倒了。”
饒國模見是周恩來,着急地説:“周先生,你不要管我。你快到防空洞去!”
周恩來依舊扶着她,並放慢語速説:“不要慌!如果飛機到了頭上就蹲下來不要動,現在飛機還沒過來,可以走!”這樣,饒國模也鎮靜下來,反而加快了步伐,順利地進入了洞中。
據饒國模的女兒回憶,他們本來離國民參政會的防空洞較近,那邊的防空洞粉刷得很好,還有電燈。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的太太在防空洞門口給母親打招呼:“劉太太,到這兒來!”(因丈夫姓劉,大家都稱她為“劉太太”)。可母親卻直搖手,徑直趕往位於八路軍辦事處的防空洞。
紅岩村的防空洞不僅教育了同志、團結了群眾、守護了平安,還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重要辦公場所。
重慶夏季氣候炎熱,防空洞口卻十分涼快,周恩來、董必武等人酷暑難耐時,就喜歡在那裏辦公、看書、寫文章,會見外國友人、新聞記者和愛國青年學生。有時空襲時間很長,他們還會在洞裏給大家講革命故事、國內國際形勢。
(重慶紅岩革命歷史文化中心董志慧供稿 記者何春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