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記者體驗重慶首批"車路雲網圖"協同智駕小車上路

  自動打輪、回正方向,平穩跟車、剎車等紅燈,主動避讓行人……一系列“絲滑”的駕駛操作,猶如“老司機”一般。7月1日,記者從西部(重慶)科學城獲悉,重慶首批採用“車路雲網圖”協同技術的智駕小車,正式獲准上路。

  體驗 行駛既智能又平穩

  當天,在西部(重慶)科學城白鷺廣場,記者通過“長安智慧出行”微信小程序,輕鬆預約到一輛智駕小車。這輛小車上安裝了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記者在車後排落座後,坐在駕駛座的安全員在中控屏幕上點擊了幾下,車輛便開始平穩行駛。在這一過程中,安全員可以不再進行操作。

  途經一個十字路口,剛好遇到紅燈,智駕小車如老司機一般,穩穩地剎住了車。快要接近目的地時,車輛又自動開啟右轉向燈,並緩緩減速,最終穩穩地停在了站點位置。

  據介紹,這些智駕小車是由西部車網(重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車網)和長安車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車聯科技)深度合作的成果。今年4月,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圍繞西部(重慶)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建設,共同探索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系統架構設計和多種場景應用。

  目前,首批投放的智駕小車運行於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片區,主要用於滿足周邊企業員工通勤需求。

  試點 重慶將開闢更多場景

  為何智駕小車能操作如此“絲滑”?西部車網運營經理譚金城介紹,它不僅憑藉身上安裝的“眼睛”,“看見”了周圍的交通路況,同時,與以往單車智能的自動駕駛車輛不同,它行駛的道路兩側也安裝了傳感器、攝像頭等路側感知設備,可以收集到車輛視線之外的路況信息。而且,這些信息會被匯聚傳輸到雲控平台上,這個雲端“大腦”能幫助它制定出最優行駛方案。

  據悉,在上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發布,我國首批確定由9個汽車生産企業和9個使用主體組成的聯合體,將在7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其中,由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和長安車聯科技組成的聯合體,將在重慶開展乘用車試點。

  西部車網總經理游紹文&&,按照計劃,今年內,長安車聯科技將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內分批投放長安多品牌自動駕駛産品,用於更多自動駕駛接駁場景探索。

  展望 多端協同讓駕駛更安全

  “近年來,科學城緊盯軟體定義汽車、芯片製造汽車等新動向,把場景建設作為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的重點,採用李克強院士提出的‘車路雲一體化’方案,通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將人、車、路、雲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融合為一體,基於系統協同感知、決策和控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交通系統安全、節能、舒適及高效運行。”西部(重慶)科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單車智能相比,這套方案實現了“車端、路端、雲端、網端、圖端”的協同。

  該負責人稱,目前,基於“車路雲一體化”方案要求,正在結合科學城政策及關聯産業的優勢,探索網聯賦能促進各級別智駕産品商業化運營模式,為群眾出行帶來更多便利。在加快建設“車路雲一體化”試點的背景下,未來,智能駕駛車輛將變得更加安全與舒適。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