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金鳳實驗室聯合港中大共建渝港生命健康科學中心

  為深化區域科技合作機制,促進內地與香港科技創新資源互聯互通,6月26日,金鳳實驗室與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港中大)在香港簽訂戰略發展合作協議,雙方將聚焦病理生物、幹細胞再生醫學等領域,共同開展基礎研究聯合攻關、青年學者聯合培養、科技人文交流、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共建渝港生命健康科學中心。這是去年《渝港創新及科技合作備忘錄》簽訂以來,渝港雙方高校、科研機構簽訂的首個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從7個方面加強合作

  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命科學領域創新&&

  去年5月,渝港高層會晤暨渝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在重慶召開。會上,重慶市科技局與香港創科署簽訂了《渝港創新及科技合作備忘錄》,從強化渝港科技聯合研發、建設科技創新合作&&、開展科技人文交流三個方面進一步推進渝港科技創新合作。

  此次金鳳實驗室與港中大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是推動渝港科技創新合作落地落實的具體行動,雙方將立足重慶、香港兩地創新資源優勢和産業發展需求,從7個方面加強合作。比如,雙方將共同爭取國家及渝港兩地重大戰略創新科技力量布局,共同承擔國家和地方重點課題或重大科研任務,協同爭取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級科研重大&&。

  在共建高端人才共育共享機制方面,雙方將支持及強化人才雙向交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促進雙方資源共享。實施聯合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支持項目,共同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

  在共建戰略科技&&方面,雙方將強化雙方創新主體和創新資源的協同聯動,推動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及科研資源等開放共享、優勢互補。聚合雙方前沿科研能力、臨床診療和樣本優勢,推動信息交流和政策、資金、項目、人才、技術、産業市場等資源共享。

  在共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雙方將積極開展跨區域、跨領域協作,以目標為導向,促進科研資源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共同培養具有技術、市場、資本、産業知識的高素質技術人才,共同舉辦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路演活動,促進高質量科技成果、重大産業化項目在兩地轉移轉化。

  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將共同推動渝港生命健康科學中心建設,充分發揮雙方在生命健康領域相關科研機構、高校、企業、醫院的輻射力,聯動多元主體加入共建,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生命科學領域創新&&。

  此外,雙方還將加快籌建香港中文大學金鳳中心,推動港中大在西南地區布局生物醫藥創新基地。

  與港中大交流合作由來已久

  重慶醫學界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港中大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實際上,金鳳實驗室科研團隊與港中大交流合作由來已久,而這要從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生物學家孔祥復説起。

  出生於重慶的孔祥復,在美國求學、工作後,於1998年回國,在香港大學任教。正是在那一年,他回到闊別多年的重慶,在第三軍醫大學(2017年改名陸軍軍醫大學)開展學術交流。

  “孔祥復院士從2005年起至2019年去世,一直擔任港中大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港中大副校長陳偉儀説,在這期間,孔祥復院士於2007年成為重慶市政府聘請的科技諮詢顧問,並於2010年受聘成為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終身教授,由此成為重慶醫學界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陳偉儀看來,雙方科研團隊多年來保持着密切&&,奠定了堅實的交流合作基礎,促成了此次合作簽約。

  去年5月,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特區政府代表團到訪重慶時,前往金鳳實驗室參觀考察,和曾與孔祥復院士密切交流合作多年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金鳳實驗室主任卞修武及科研團隊展開了深入的交流互動。

  當時,李家超還在社交&&發文&&,香港支持和推動渝港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型企業等共建國際科技合作&&,助力先進和互惠互補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應用落地。

  “在此之後,陳偉儀去年11月專程來到重慶,商談雙方合作的具體事宜。”金鳳實驗室副主任徐輝&&。

  最終,在這場“雙向奔赴”中,雙方成功“牽手”。

  “這是金鳳實驗室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生態的具體實踐,對於實驗室推進跨學科、跨區域、跨領域科技合作具有重要意義。”徐輝&&,當前,重慶正在加快建設“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區,作為首個投入運行的重慶實驗室、舉全市之力打造的戰略科技力量,金鳳實驗室應當積極主動作為、發揮帶動作用。

  去年1月,金鳳實驗室與深圳灣實驗室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生命健康領域,在人員交流、科學研究、知識産權與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此次“牽手”香港中文大學,將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聯動,雙方將共建國際科技合作&&,共同打造一批標誌性成果,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

  不斷擴大國際科技合作“朋友圈”

  整合全球科技人才開展交叉研究、進行“大兵團”作戰

  於2022年6月正式揭牌的金鳳實驗室,運行兩年來,始終把推動高水平開放合作擺在建設發展的關鍵位置,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

  去年&&的《金鳳實驗室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提出把“實施開放合作拓展行動”作為實驗室重點工作任務,以“病理表型組科學計劃”和重大科研項目為牽引,主動對接發達國家及地區優勢科技創新資源,以“點上突破”帶動整體合作,以項目聯合促進機構共建,以學術交流推動機制創新,力爭實現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科技開放合作,努力打造西部科技交流合作“新窗口”,最終將國際影響力轉化為對人才的吸引力。

  徐輝&&,兩年來,金鳳實驗室聚焦“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充分把握生命健康領域學科交叉匯聚的特徵,以病理研究為“小切口”發揮比較優勢,根據實施“病理表型組科學計劃”的需要,整合全球生物學、醫學、物理學、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個專業領域科技人才開展交叉研究、進行“大兵團”作戰。

  不僅是以全球視野引才聚才開展有組織科研,金鳳實驗室還致力於在開展國際科技合作中不斷擴大“朋友圈”,目前正在積極推動與新加坡、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機構開展合作,共建高水平科技創新合作&&。同時,通過承辦高端學術會議,提升國際學術影響力。

  “除了‘引進來’,我們還堅持‘走出去’,與英國、法國等國的相關高校、機構、學術組織等展開互訪交流,在國際交流中進一步激發創新合作潛能。”徐輝&&。

  首席記者 張亦築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