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舉辦鄉村振興AI技能培訓班 用人工智能帶貨土特産

  6月28日,首期重慶鄉村振興AI技能培訓班在渝北區舉辦,近150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學員參加培訓,學習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據悉。為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賦能鄉村全面振興,尤其是提升助農和鄉村發展的技術水平,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管理能力,重慶市鄉村發展協會聯合行行通集團·重慶清爽商貿有限公司共同舉辦首期“重慶鄉村振興AI直播技能培訓班”。

  “‘克隆’一個主播,你家的土特産會賣得更好。”全國知名講師馮海濤開門見山,傳授大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吆喝”土特産。

  他介紹,以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為例,疫情期間,一個老師會針對不同班級的學生,一天上好幾節網課,利用AI技術克隆出一個一模一樣的“老師”後,“這樣一來,上課的效率不僅提高了,還將老師‘解救’出來,騰出時間幹其他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克隆出來的老師可以24小時上網課,同學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他説。

  以此類推,利用AI技術克隆出一個帶貨主播,不僅能節約請主播的工資,還能全天進行直播帶貨。同時,“克隆主播”可以在多個直播窗口進行帶貨,一舉多得。

  當天,馮海濤以《AI智能直播技術》為主題,對AI智能直播技術概念、運用場景、市場現狀、發展趨勢、面臨挑戰、未來展望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經過近120分鐘的講解,大家對AI智能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疑慮得到一一解答。“不僅拓展了眼界,還學會掌握了利用AI智能‘新農具’,賦能鄉村産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管理。”參訓學員李桂蓉説。

  “舉辦培訓班旨在幫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學員通過了解AI技術在相關領域的應用案例,培養一批具備AI技術應用能力的人才,為鄉村振興賦能。”協會負責人説。

  下一步,協會將擴大培訓範圍和內容,推動AI技術在鄉村産業、鄉村治理、農村改革以及培育“新農人”經營管理能力等領域的應用,為推動宜居宜業巴渝和美鄉村建設跑出“加速度”提供支持。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