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材料産業,是川渝攜手打造的萬億級産業集群。
重慶涪陵,全球最大己二酸生産企業華峰化工的生産線上,白色的己二酸産品從這裡源源不斷銷往全球。四川內江,剛剛開工的新能源等靜壓石墨製品製造項目,計劃年産等靜壓石墨坩堝25萬隻,將用於鋰電池正負極材料等産業鏈。
白色的己二酸、黑色的石墨,一白一黑,正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化産業集群增添新的色彩。
涪陵 己二酸産量全球領先
近日,在位於涪陵區的重慶華峰新材料産業園,展廳裏展示着己二酸、己二晴、己二胺這三種製備尼龍66(一種熱塑性樹脂)的原料,以及製備好的呈白色顆粒狀尼龍66。
以前,己二晴生産技術一直被國外少數幾家公司所掌握。重慶華峰率先攻克了己二晴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己二晴實現國內自産後,重慶華峰乘勢而上,打造全球單套規模最大的己二酸裝置,實現己二酸産量全球遙遙領先。
“我們生産的聚氨酯原液,在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60%,按這一比例估算,相當於10雙鞋子就有6雙鞋底原料來自我們。”重慶華峰相關負責人説。
從日常生活中的塑料瓶、彈力運動裝、輕便運動鞋到精密儀器零部件,乃至翱翔太空的航空器,“涪陵造”新材料憑藉産業革新,不斷展現核心“硬實力”。
涪陵區經信委黨委書記、主任彭豪説,先進材料産業是涪陵千億級主導産業,已成功創建高性能塑料及樹脂製造國家級創新型産業集群。現有規上工業企業82戶,領軍企業1戶、鏈主企業5戶,專精特新企業23戶、“小巨人”企業3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戶,形成了合成材料、金屬材料、建築材料三大集群。
2023年,涪陵先進材料産業産值1194.1億元、同比增長4.7%,佔全區規上工業産值的48.3%;今年1-4月,産值379億元,佔規上工業産值比重達到43.7%。
內江 新能源材料産業蓬勃發展
在四川內江,先進材料業發展的品種不同,主要分佈在高性能複合材料、新型電子材料、能源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等領域。
前不久,新能源等靜壓石墨製品製造項目簽約落地內江東興經濟開發區,項目投資額約10億元,佔地約100畝,擬建2條新能源等靜壓石墨製品生産線,年産等靜壓石墨坩堝25萬隻。
等靜壓石墨坩堝主要用於金屬材料的熔融和冶煉,也可作為光伏半導體散熱裝置。其市場,就分佈於內江周邊。
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總經濟師李鵬介紹,內江現已匯聚富樂德、富樂華、融通高科、威玻股份等新材料企業19戶,形成半導體新材料、鋰電池正極材料、玻璃纖維等産業門類,具備較好的産業基礎,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2023年,內江先進材料産業實現産值約644.65億元,佔工業總産值54.3%,涉及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玻璃纖維、電池製造等7個行業門類,主要産品有釩鈦鋼鐵材料、高性能玻璃纖維及樹脂基複合材料、新型建築材料、硅碳負極材料、磷酸鐵鋰電池材料、釩新材料等。今年1-4月,內江先進材料産業實現産值約227.53億元,佔工業總産值53.7%。
目標 做大做強産業集群
圍繞新材料産業,涪陵和內江的目標都是把産業集群做大做強。
彭豪介紹,經過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合成材料集群的聚氨酯、聚酰胺、聚酯産業鏈日趨完善,基本形成協同配套的集群發展模式,下一步,涪陵將通過多措並舉,推動産業鏈上下游融通發展,做優做強産業集群。
首先是精準補鏈,通過産業鏈精準招商,不斷補足産業鏈缺失和薄弱環節,尤其是引進和培育産業鏈上游原材料生産企業,強化原材料供應保障,提高本地原材料供應能力。
同時,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依託現有的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加大在核心技術和産品研發方面的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産業鏈核心競爭力。
此外,還要不斷延鏈。一方面,依託現有龍頭企業向下延伸産業鏈條,增強自身産業鏈韌性,另一方面積極引進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就地協同配套,增強綜合競爭力。
近三年,內江已有在建、擬建和建成的新材料項目11個,總投資近160億元。下一步怎麼做?李鵬介紹,內江的主要做法有完善産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高能級項目建設、強化産業鏈招商、梯度培育優質企業。
比如,加快培育陶瓷基板新材料、硅碳材料、釩鈦新材料、鋰電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一批市級創新平台。加快愛普諾硅碳負極、興欣釩6萬立方米短流程釩電解液等重點項目建設。鎖定國內外行業龍頭,特別是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新材料産業優勢省區,開展“點對點”招商,招大引強。其中,對接環渤海集聚區引入硅材料、特種纖維等産業,對接長三角集聚區引入電子新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産業,對接珠三角集聚區引入陶瓷新材料、電子新材料等産業,引進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和産業配套企業。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佘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