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國發
陳宇航
劉嘉嘉
陳子烽
核心提示: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誕生了18個技術項目的冠軍,中國隊獲得12枚金牌。
時隔5年,首屆大賽金牌選手又有哪些新技能?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擷取了部分選手進行跟蹤採訪。
韋國發:極限網速“大神”成為正高級教師
人物名片>>>
韋國發,男,1998年出生,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正高級教師。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金牌選手。
12秒鐘,完成一個網線水晶頭製作。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信息網絡佈線項目金牌獲得者韋國發,被稱為極限網速“大神”。
6月18日,記者撥通韋國發的手機時,他正忙着整理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所需的資料。5年前還是參賽選手的他,今年將作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網絡佈線項目技術籌備專家組組長,重返大賽賽場。
榮耀時刻 12秒鐘完成水晶頭製作
2019年,對韋國發來説,是極不尋常的一年,也是他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年。
經過層層選拔,從省賽闖進國賽選拔賽,他一路過關斬將、突出重圍,分別以省第一名、全國選拔賽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進入國家集訓隊,成為信息網絡佈線項目國家隊選手之一。
“進入國家隊後,每天訓練8到12個小時,沒有娛樂,沒有節假日,訓練就是我生活的全部。”韋國發説,為了提高網絡佈線中水晶頭的製作水平,他反復研究國際優秀選手比賽視頻,把自己的數據跟國際上的選手做對比,不斷突破和超越自己。經過長時間針對性訓練,他從剛開始的30秒,穩定在了12秒。
當年5月,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上,面對來自日本、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等9個國家的選手,韋國發憑藉精湛的技能和手速,一舉為中國贏得該項目金牌。
人才引進 學校為他開設大師工作室
參加比賽時,韋國發的身份是河北邢&技術學院的老師。在“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上斬獲金獎後,韋國發受到業界關注,全國多地向他伸出“橄欖枝”。
2020年,他接到了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的聘請函。當年,天津市為吸引人才,制定了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為技術人才打造工作室、提供訓練場地、提供資金支持等。
看到更好的發展機會,韋國發欣然加入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並榮任韋國發大師工作室的掌舵人。培養優秀的弟子,成為他這些年的工作重心。
傳道授業 弟子接連斬獲大獎
為了傳授自己的經驗,韋國發在教學中運用起了大數據分析。
“例如選手要走完ABC三個點,有多種走法,這就是比賽中工序的重要性。每一個人的步子大小、心率高低,都會影響效率。”為了科學分析,韋國發運用圖像動作捕捉軟體技術,將弟子的身體參數、工序步驟等數據記錄下來,分析改進提高的地方,為他們研究更加科學、更適合他們的獨特的工序。“例如有的人是左撇子,那他的工序肯定和慣用右手的人不同。”
同時,他還不忘研究國際大賽的“勁敵”。韋國發説,有的國外選手比賽成績並不理想,但他仍然會用心去研究對方的操作流程,從中挖掘是否有可取之處。
2022年,韋國發培養的優秀選手張洪豪,在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中,以出色的表現摘得銀牌。2023年,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中,韋國發培養的兩名選手均在各自項目裏斬獲金牌。
2023年,25歲的韋國發成為天津市電子信息技師學院最年輕的正高級教師。“我將帶領選手展現中國的技能水平和大國工匠的擔當。”作為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網絡佈線項目技術籌備專家組組長的韋國發説。
陳宇航:成立工作室研發管道除銹機器人
人物名片>>>
陳宇航,男,1999年出生,重慶五一技師學院機械專業畢業,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工程師。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金牌選手。
6月1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陳宇航剛從一處工地回到辦公室。最近幾天,他和同事們正在進行一處廠房中央空調的管道鋪設工作,作為技術負責人之一,他要負責整個管道線路的技術工作,因此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工地上。
曾經迷茫 從優秀師姐身上找到前進方向
陳宇航的技術生涯,還得從2015年説起。16歲的陳宇航進入重慶五一技師學院機械專業學習,技校生的身份曾讓他對未來很是迷茫。
直到有一天,他找到了前進的方向。那天,剛剛為中國隊奪得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金牌的師姐聶鳳,在全校師生面前發言:“技術的美是可以被欣賞的,我們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
看著&上神采奕奕的師姐,站在台下的陳宇航心潮澎湃。命運也在垂青這個少年。那時,我國開始培養管道與制暖項目的參賽選手,重慶五一技師學院成了集訓基地,機械專業的學生近水樓&擁有了便利的培訓場地和師資。
管道與制暖項目比賽,選手要在規定時間,在10平方米的空間內輾轉騰挪,將平面圖紙變為三維立體的熱水定向流動系統。要完成該項目,將筆直的管道釬焊、煨彎成管路是每位參賽選手都要面對的挑戰。
與大多數同學抱着重在參與的心態不同,陳宇航一開始就立下了自己的目標——要像師姐那樣,衝刺金牌。
不懈努力 他走上國際大賽領獎&
為了鍛煉臂力,他每天下午都要進行專項體能訓練,為了提高效率,他主動學習,自行總結方法,併發明了一套操作公式。最終他通過校內選拔,爭取到了參加全國選拔賽的名額。
之後陳宇航一路高歌猛進,連續三屆入圍世界技能大賽,並且摘得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管道與制暖項目金牌。
2019年,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上,陳宇航憑藉自身過硬的技術,拿下了管道與制暖項目的金牌。
創新研發 他想用技術解放雙手
畢業後,陳宇航進入中建八局工作。一年後,以陳宇航名字命名的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立,陳宇航開始了技術創新和技術研發之路。
“現在我日常的工作,就是建築物內部的管道安裝。”為了提高生産效率,他和同事們不斷改進推廣釬焊、管道彎曲、管道裝配等多項技術。通過技術提升,公司300余個在施項目管道焊接、管道彎曲合格率整體提升20%以上。
不僅如此,陳宇航和同事們還立足工作崗位,研發出管道除銹機器人,大大提高了管道除銹這項工作的工作效率。
放置在露天的管道,外部通常會有一層銹跡,在安裝完成後,進行噴漆防腐處理前,往往需要先進行除銹。以往的除銹工作,都是工人手持砂磨機進行,不僅效率低而且還很危險。陳宇航和同事們研發的除銹機器人,無須人工操作,效率也大大提高。
“我希望未來能通過系統學習機電一體化知識,發明更多自動化機械,解放雙手。”陳宇航説。
劉嘉嘉:巧手帶出8名全國技術能手
人物名片>>>
劉嘉嘉,女,1998年出生,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教師,高級技師。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美容項目金牌選手。
“我們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出去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6月19日,記者通過電話&&到劉嘉嘉時,她正在俄羅斯參加由市人力社保局組織的“一帶一路”國際技能交流活動。這段時間,她到當地的學校考察,為學生講解競賽項目,忙得不可開交。
結束俄羅斯的行程後,劉嘉嘉將返回重慶,以“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美容項目副裁判長的身份,帶領中國選手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美容項目比賽。
美容就像打太極 要學會用巧勁
談起2019年參加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時的心情,劉嘉嘉依然難掩內心的激動,這是她第一次參加國際比賽,非常珍惜難得的機會。
比賽中,劉嘉嘉發揮出色,每一個動作都做得很到位,她的雙手就像是舞者一般,在模特的身體上輕盈地跳舞。
“我把模特當成是自己的顧客,要極盡所能的服務好。”劉嘉嘉説,要做好美容,首先需掌握好顧客的身體、皮膚特點,制定相應的美容方案。“服務時需要調整好自身的呼吸,學會在呼氣時用力,這很像打太極。”
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美容項目競爭非常激烈,“第一梯隊”的選手幾乎都來參加了這次比賽。能在美容項目中脫穎而出,劉嘉嘉實屬不易。
在這次比賽中,經過美容、美體、化粧、美甲四個模塊、7個多小時的比拼後,劉嘉嘉最終奪得美容項目金牌。
回校任教 她的公選課兩分鐘被搶完
比賽結束後,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主動向劉嘉嘉拋出了“橄欖枝”。
一直以來,劉嘉嘉給自己的職業規劃就是希望能學以致用。2020年,劉嘉嘉正式入職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擔任文化與旅游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老師。
“我自認是比較嚴格的老師。”劉嘉嘉説,她會要求學生們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訓練的項目,比如給他們佈置一天完成10幅線條勾勒的任務,如果有學生沒有完成的話,少做一張就罰十張。
2022年,她在學校開了兩門公選課,分別為化粧實訓和職場妝容塑造,開放選課不到兩分鐘,這兩門課的名額就被一搶而空。不少學生聽過劉嘉嘉的課後,又把其他同學帶來聽課,教室裏坐得滿滿當當。
培養新人 帶出8名全國技術能手
2020年,劉嘉嘉培訓的選手王珮獲得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美容項目金獎;2022年,劉嘉嘉作為美容項目國家教練和技術保障團成員,帶領王珮參加2022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並獲得美容項目金牌,這是中國美容項目第一次在世界技能大賽中奪金。
劉嘉嘉先後培養了鄭雅婷、王培聰等8名全國技術能手。
在職業技能訓練中,劉嘉嘉還先後參與上海、江蘇、廣州、陜西、山東、安徽等地職業技能競賽技術文件編寫,組織實施方案編寫和執裁工作20余項。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舉辦在即,劉嘉嘉希望年輕的中國選手可以向其他參賽選手學習新技術、新技能,與眾多優秀選手一起切磋交流,碰撞出新的技能火花。
陳子烽:復刻60年前試題作品進入博物館
人物名片>>>
陳子烽,男,1998年出生,廣州市城市建設職業學校教師,砌築工技師,工程測量員高級技師。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砌築項目金牌選手。
作為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中國集訓隊教練,這段時間,陳子烽在浙江帶選手集訓。下周,他將帶領這些隊員來重慶,“雖然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沒有砌築項目,但我想提前讓這些年輕孩子感受大型比賽的氛圍。”陳子烽説。
從零開始學砌築 在國際大賽中摘得冠軍
陳子烽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的一個農村家庭。2016年,陳子烽到廣州市建築工程職業學校的工程測量專業就讀。選這個專業是因為他擅長數學,有優勢,而且農村學生可以免學費,不會給家裏增加太大的負擔。
刻苦的陳子烽成績一直很突出,在第二學期就贏得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工程測量項目一等獎,這個獎項是中職行業技能的最高榮譽。
2017年,師兄梁智濱獲得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的冠軍。一時間一股世賽熱席捲全校,學生們紛紛報名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選拔賽,老師推薦了資質較好的陳子烽。
從未碰過砂漿、磚塊的陳子烽從零開始學起砌築。鏟灰、鋪灰,磚放上去要四週飽滿、中間空,看似簡單的動作,陳子烽做起來卻異常生硬,鏟多了,灰漿鋪在磚上太厚,鏟少了,又鋪不滿。
經過不斷地練習,陳子烽的砌築技能越來越純熟精進。在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技能大賽的砌築項目比賽中,他一舉摘得桂冠。
主動報名援疆 讓當地孩子有一技之長
2019年,陳子烽畢業後選擇留校任教,他對未來有了更多的規劃和期待。
2021年10月,陳子烽報名參加廣東省“國家援藏援疆萬名教師支教計劃”,遠赴新疆喀什疏附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年齡最小的支教教師。
“我這麼年輕,有更多精力把所學技能投身西部建設,讓當地孩子有一技之長。”這是陳子烽報名援疆的初心。
廣州市援疆工作隊為當地中職院校帶去了資金,買來了設備,為疏附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打造世界技能冠軍工作室,陳子烽擔任工作室主持人。
在援疆期間,陳子烽發現,學生們動手能力不錯,但是理論知識欠缺,對於識圖、製圖一無所知。於是,陳子烽把課堂搬到了實操車間,讓學生在實操中掌握水平線、垂直度、平衡度等知識。
去年,陳子烽回到了廣州,但他依然關注着新疆的學生。他告訴記者,他的三名學生參加了喀什地區的職業技能大賽,均獲得了名次,其中獲一等獎的學生參加了新疆的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並獲砌築項目銅牌,隨後參加了去年的國賽。
復刻60年前的試題 作品進入世界技能博物館
在上海,有一座世界技能博物館,這是世界技能組織授權的全球唯一官方博物館。
2023年4月,陳子烽受邀來到上海世界技能博物館,復刻還原1963年都柏林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的比賽試題。這道試題堪稱經典,涵蓋了各項砌築技能:柱子、拱門、人字形圖案、切割、勾縫……
砌築,是一項非常傳統的建造手法。60年時間,世界在變化,科技在進步,技能也在發展。砌築所用的材料、工具、手法也發生了變化。
“60年前比賽所用的磚,無法查證,也無法複製,我使用的是國內砌築項目比賽用的多孔磚。”陳子烽介紹,這個磚的尺寸和圖紙標注的有些許不同,他按照原始圖紙的式樣重新繪圖,確定好了之後再去現場施工,前前後後花了半個月,終於完成了這道試題。
“我能受邀來博物館復刻作品,真的感覺很榮幸。能有這樣的禮遇,也是砌築這個技能的榮幸。”陳子烽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