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長江鱘和鳤首次現身三峽庫區支流湯溪河雲陽段

  全長約90公里的湯溪河。

  長江鱘游向湯溪河。(本組圖片由通訊員譚啟雲攝/視覺重慶)

  6月16日,西南大學科研人員在三峽庫區長江一級支流湯溪河雲陽段,監測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長江鱘5尾,以及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度瀕危物種(CR)鳤2尾。這也是科研人員首次在湯溪河水域監測到這兩個物種。

  長江鱘又名達氏鱘,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上游的干支流,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此前受多重因素影響,長江鱘種群資源嚴重衰退,早在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998年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鳤的野外種群在20世紀末也大量衰退,很多産區已10年沒有該物種的活動記錄,曾一度被認為區域性滅絕。

  此次監測到的5尾長江鱘全長48厘米至92厘米,體長38厘米至73厘米,體重1990克至4350克,體呈梭形,頭呈楔形,蓋有菱形骨片,體背部和側面呈灰褐色,背部也有菱形骨片。2尾鳤平均全長29.6厘米,平均體長25.1厘米,體重144克,體呈圓筒狀、細長,背鰭與臀鰭的基部為黃色,胸、腹鰭為紅色,尾鰭後緣為黑色。科研人員在測量完基礎生物學數據後,對其進行健康檢查,確保無傷後,由漁政人員將其放歸原水域。

  西南大學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團隊科研人員高宣介紹,自6月8日開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調查工作以來,團隊在澎溪河和湯溪河流域共發現30余種魚類,除上述兩類物種外,還監測到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3尾、岩原鯉2尾。這表明隨着長江十年禁漁和增殖放流等相關工作的開展,湯溪河物種多樣性以及資源量正進入一個良性發展階段。(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翰書)

編輯: 李華曾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