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三條檢察建議“激活”三地文化遺産

  銅梁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在安居古城對游客進行法治宣傳。(銅梁區檢察院供圖)

  合川區檢察院公益訴訟幹警對龍多山摩崖石刻文物保護情況進行回訪。(合川區檢察院供圖)

  大足區檢察院文化遺産檢察官與大足石刻研究院工作人員運用電子巡查平台遠程查看文物情況。(大足區檢察院供圖)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幫文物掃除周遭障礙,令文物重現往日風貌,我市檢察機關致力於文物保護,在公益訴訟領域不斷探索,共同守住歷史記憶。

  銅梁 訴源治理後,安居古城沉浸式體驗升級

  千年古城,百年龍舟,2024安居古城端午非遺龍舟會如期而至,引得游客雲集。

  從走馬觀花到沉浸式體驗,安居古城的迭代煥新,要回溯到銅梁區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

  2022年8月,銅梁區檢察院對轄區文物保護情況進行常規巡查時,發現安居古城邊依江而建的朱家小院由於無人管理,年久失修,面臨垮塌的危險。

  朱家小院是清代古民居、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安居古城傳統院落、文化遺産眾多,是否還有其他文物亟須保護?銅梁區檢察院隨即立案調查。經查,共3處古民居、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存在類似情況。

  為開展訴源治理,銅梁區檢察院向相關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依法履職促古民居文物保護性修繕。同年10月,安居古城傳統院落修繕項目被納入銅梁區未來五年重大建設項目庫,按照“一年出形象、三年大變樣”要求,和50多個重點項目一起有序推進,共啟這座千年古城的迭代更新。

  2023年底,安居古城的古民居修繕全面完成,古宅修舊如舊,再現了原有的建築風格。如何盤活這些歷史文化資源,讓更多人體驗到其傳統文化魅力?檢察機關建議因地制宜,聚焦銅梁龍文化、安居古城文化,打造涪江山居民宿群落。

  民宿群由朱家小院、南華宮等相鄰的古民居、古院落組成。各民宿圍繞“一宿一品”,遵循建築風格布局進行佈置,其歷史文化故事均列入安居古城打卡攻略,供游客按需選擇打卡,探索歷史奧秘。

  今年6月,涪江山居民宿群落陸續投入運營。如今,游客只需手拿一本安居古城打卡攻略,就可白天賽龍舟,晚上觀火龍,暢游九宮十八廟,夜宿古宅民宿群。

  合川 持續跟進監督,巴蜀文化名山重放異彩

  不久前的廟會節,是合川區龍多山文物保護工程竣工以來首次舉辦的大規模慶祝活動,迎來合川、潼南、四川武勝等周邊地區近萬名游客。

  龍多山位於合川區龍鳳鎮,擁有“巴蜀文化名山”的美譽。山上現存自唐代以來的摩崖造像94龕、1800余尊,唐宋以來各類題記92方,是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2020年年初,合川區檢察院接到群眾舉報稱,龍多山文物保護區內有“危房”,檢察官隨即前往龍多山開展現場勘查。

  “群眾口中的‘危房’是東崖的一處違章建築。”檢察官介紹,該建築佔地140平方米,經常用於從事營利性活動。除此之外,檢察官還發現摩崖石刻因年代久遠,部分造像、題刻出現風化、空鼓、起甲等病害,摩崖石刻處於危崖垮塌和人為破壞的雙重危險之中。

  2020年7月,合川區檢察院向區文化旅游委、龍鳳鎮發出檢察建議,協力拆除違章建築,同時做好摩崖石刻造像主體修繕、保養工作。此外,三方還簽訂了《加強龍多山摩崖石刻造像保護合作的協議》,為全方位、長效性保護提供制度基礎。

  在檢察建議的推動下,相關單位申報了龍多山摩崖造像及題刻本體保護工程和危岩治理工程專項資金1300余萬元,邀請大足石刻造像研究院專家到現場指導,制定科學整治修復方案,並於2020年11月進入正式施工階段。

  2024年上半年,在該院的持續跟進監督下,龍多山文物保護工程正式竣工。修復後的龍多山迎來近萬名觀光游客,眾人沿着登山步道共赴廟會,登高望遠,這座巴蜀文化名山已經成為所在鎮村文旅融合、歷史賡續的重要陣地。

  大足 打造數字平台,讓文物保護有了“千里眼”

  大足區境內石窟石刻眾多,被譽為“石刻之鄉”。文物分佈廣泛、保護層級不同、責任部門複雜,如何解決文物保護線索發現難、文物安全信息不對稱等難題?大足區檢察院運用大數據賦能提升文物保護的探索和實踐。

  2023年年底,大足區檢察院與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單位共同建設的“重點文物電子巡查保護平台”在重慶市檢察院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聯合保護工作站投入運行。該平台目前已涵蓋轄區53處重要石窟石刻文保單位,包含基本狀況、歷史演變、安防措施、責任單位等關鍵信息。依託平台,文化遺産檢察官可通過遠程監控、截取圖片、下載視頻、&&文保人員等操作,實時了解文物保護情況,發現文物安全隱患。

  “造像前方怎麼有垃圾?”近日,文化遺産檢察官萬靈登錄平台,開展文物“線上巡查”時,中敖鎮衛平村摩崖造像的異常情況引起了他的注意。經查,此處還存在文物責任公示牌信息更新滯後、保護建築存在破損漏水等問題,加劇了文物的安全隱患。

  大足區檢察院決定立案調查,並向當地鎮政府送達檢察建議。收到檢察建議後,鎮政府迅速完善了文物保護標識,安排義務文保員增加文物巡查頻次,規範群眾行為活動,及時制止損傷文物本體的不文明行為,並委託大足石刻研究院制定文物保護建築修繕方案。目前,相關修繕工作正有序進行中,預計於明年初完成。

  據了解,依託“數字平台”這個“千里眼”,大足區檢察院已探索出文物司法保護“數據支持+個案監督+綜合治理”新模式,即在巡查平台大數據庫中挖掘監督線索,按照文物保護的輕重緩急程度及時跟進公益訴訟監督,聯動相關部門實現對文物的及時高質守護。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