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2024年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這樣幹

  為加快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規劃》,5月9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第八次聯席會議在重慶酉陽舉行。會上通報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

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專項工作組第八次聯席會議舉行。華龍網記者 吳禮霜 攝

  據了解,川渝兩省市文旅部門溝通協商、共同研究,於今年4月9日聯合印發了《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2024年工作要點》。對標《要點》,今年川渝兩地將着力開展8個方面、29項具體任務。具體如下:

  合力創建改革創新試驗區。聯合創建文化和旅游區域協同發展改革創新試驗區,加強與文化和旅游部溝通銜接,力爭早日獲批。指導相關市、區(縣)聚焦區域協同發展,突出川渝特色,推動改革創新試點。加快推動《川劇保護傳承條例》協同立法工作。加大川渝地區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示範案例培育和推廣,推動形成標誌性成果。

  推動巴蜀文化保護傳承。推動三星堆—金沙遺址、白鶴梁題刻、釣魚城遺址申遺。推進“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巴蜀文明進程研究”和“蜀道考古研究”等。聯合召開川陜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聯席會,推進川陜片區革命文物主題游徑建設,開展“偉人將帥故里行·川渝聯線”活動;成立川渝地區留法勤工儉學紅色資源保護傳承聯盟。聯合舉辦“國際博物館日”川渝主會場活動。聯合舉辦川渝非遺聯展,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等。

  聯合開展文化藝術交流。積極籌備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創作推出一批以巴風蜀韻為題材的優秀舞&藝術作品,支持川渝文藝院團開展兩地巡演活動。聯合舉辦第五屆“技炫巴蜀”川渝雜技魔術展演、第六屆川劇節等活動,促進兩地藝術人才隊伍建設合作,共同壯大兩地演藝市場。

  合作提升文旅公共服務水平。持續開展“成渝地·巴蜀情”“川渝樂翻天”、巴蜀合唱節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增強群眾獲得感。2024年重點推動“川渝閱讀一卡通”提檔升級,實現川渝兩地174家圖書館全覆蓋。依託“智游天府”“惠游重慶”等平台,推動川渝兩地文化、旅游等數據開放共享,加強川渝互游數據統計調查等。

  共同培育高品質文旅産品。創新開發三峽、三國、三星堆等標識性文創産品。持續打造巴蜀文旅品牌,共推魅力都市、熊貓故鄉、壯美三峽、石窟藝術等主題旅游線路。持續擴大“寬洪大量”“點石成金”等文旅品牌組合影響力。創新發展“音樂+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科技+旅游”“康養+旅游”等融合業態。實施暢游巴蜀便捷行動,推出川渝文旅惠票,2024年力爭帶動文旅消費超15億,拉動文化旅游消費150萬人次。

  協同促進文旅産業發展。支持資陽、大足聯合建設國家文化産業和旅游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協同推進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川渝石窟寺保護傳承與科技創新、川陜片區紅軍文化公園、巴蜀非遺文化産業園等川渝共建項目,指導相關市、區(縣)推動重大文旅項目建設。聯合開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産業合作—走進三峽”活動,探索共同發布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産業協作重點招商項目清單,促進川渝文化旅游招商引資、項目開發、運營管理等領域合作。

  聯合舉辦文旅營銷推廣活動。強化政府、行業、企業聯動,川渝兩地相互支持舉辦重要文旅節會活動,持續開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題列車,探索開行旅游專列,宣傳推廣巴蜀文旅産品。聯合參加境外旅游展會,支持兩省市旅行社聯合面向境外推廣巴蜀主題旅游産品。借助國內國際展會節會平台,聯合開展市場推廣,持續打造巴蜀文旅品牌,加大成渝144免簽政策宣傳。

  健全完善共建機制平台。依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專項工作組聯席會議,加強跨部門跨區域政策協同。積極推動成渝古道文化旅游帶合作共建,支持10個川渝毗鄰地區合作共建功能平台文旅交流協作。指導支持各類主體,依託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現有合作聯盟、合作協議、合作平台等,推動招商引資、産業協作、要素流通。舉辦“成渝地區文旅系統中青年人才交流活動”,支持推動兩地各級文旅系統人才交流。(記者 吳禮霜)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