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勞動者之歌 | 蔣紅波:從田野到實驗室 用科技守護國門生物安全
2024年05月01日 07:00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5月1日電(陳雨)“外來入侵物種會威脅糧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健康,作為研究外來入侵物種的科技工作者,我們的任務就是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揪出’外來入侵物種,找到防控它們的辦法。”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副院長、教授蔣紅波説。

  在西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實驗室內,蔣紅波正帶着實驗室的成員查看外來入侵物種桔小實蠅的培育情況。“桔小實蠅會為害柑桔類果樹的果實,它的幼蟲在果實內取食蘘瓣,致使果實未熟先黃,喪失食用價值,並嚴重影響果實産量和品質。一旦果園裏發現了桔小實蠅,那麼很快這片果林都會受到侵害。”蔣紅波説。

  實驗室內,蔣紅波正在查看桔小實蠅的培育情況。新華網 黃俊輝 攝

  目前,重慶、湖南、四川、貴州、福建等多地都發現了桔小實蠅。為“揪出”桔小實蠅,蔣紅波和團隊成員在重慶各個區縣都設置了桔小實蠅的誘捕點。在調查過程中,他們通過地理信息系統(GIS)、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以及生態學、地理學、分子生物學、地理信息系統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及時發現桔小實蠅的身影。

  “揪出”桔小實蠅後,蔣紅波和團隊成員開始着手尋找遏制它們的辦法。通過大量實驗,蔣紅波團隊發現,對於桔小實蠅來説,目前最有效的遏制辦法是誘殺成蟲。另外,發現桔小實蠅後,果農還可以給果子袋帶,這樣也能減少果子被危害。

  “目前,我國已記錄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蔣紅波説。2023年2月,由蔣紅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重大/新發農林外來入侵物種種群爆發、維持與災變機制”正式啟動。該項目將利用種群生態學、表觀遺傳學和基因編輯等先進技術手段,研究農林業重大/新發入侵物種的表觀調控、寄主識別與互作機制等問題。

  科研人員正在分析番茄潛葉蛾的特徵。新華網 黃俊輝 攝 

  在蔣紅波的帶領下,研究團隊對番茄潛葉蛾、紅火蟻、美國白蛾、斑翅果蠅等多種外來入侵物種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要防控外來入侵物種,應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和早期警示系統,及早發現新的入侵物種,並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另外,外來入侵物種通常跨越國界,因此加強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至關重要。”蔣紅波説。

  從田野到實驗室,蔣紅波用科技守護國門生物安全。蔣紅波説,未來,他將帶領團隊繼續深入研究外來入侵物種,力爭為創制入侵物種新型防控技術提供科技支撐。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