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這裏的村民很有“文藝范兒”
2024年03月27日 08:28 來源: 重慶日報

人物名片

王如春 37歲,市委巡視組一級主任科員、一級監察官,忠縣磨子土家族鄉竹山村駐村第一書記

2月4日,忠縣磨子土家族鄉竹山村,村民彩排土家舞龍節目。楊亮 攝/視覺重慶

  竹山村簡介>>>

  忠縣磨子土家族鄉竹山村,共有591戶170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43%,過去因距離縣城較遠,發展後勁不足。近年來,該村通過種植南瓜等特色農産品,村集體收入超過60萬元,2023年實現首次分紅。村民的文化生活也不斷豐富,其中村民共創的村歌獲得全國村歌大賽三等獎,村民自創的農民畫多次參加各地展覽。竹山村也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等榮譽,成了遠近聞名的“文藝村”。

  

  觀眾朋友們,我是竹山村駐村第一書記、本次“文藝匯演”的主持人王如春,歡迎大家來到竹山村文化廣場!

  如今在巴渝鄉村的田間地頭,大家都在忙著備耕,憧憬著一年的希望。竹山村少數民族人口佔比超過40%,他們保留了土家族能歌善舞的傳統,很有“文藝范兒”——他們在山間唱村歌,在院中舞彩龍,在屋裏畫鄉村景色。因此,今天我們將在這裏為各位村民和遊客送上一場迎接春耕的“文藝匯演”,讓你感受民族風情,愛上竹山村。

  唱出和美鄉村

  村民共創村歌《竹山之歌》

  “竹山嶺上清風揚,百年皂角歷滄桑,風吹竹葉沙沙響,潺潺溪水入長江……”

  各位觀眾,大家來到竹山村,可能會“未見其村,先聞其聲”,你現在聽到的就是竹山村的村歌。

  在我們村,大多數人都會唱這首村歌:村裏有什麼喜事,村民會聚在一起合唱;村民獨自勞作時,也時不時哼上幾句;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也不甘落後,他們把村歌設置成了手機鈴聲……

  大家可能會好奇,一個小山村為啥會有自己村歌?這首村歌又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去年6月,駐村工作隊剛到村上時,就聽説附近的中塘村在“村歌計劃”團隊的幫助下,有了自己的村歌,這讓竹山村的村民羨慕得很。

  于是,竹山村也邀請了“村歌計劃”團隊,計劃用6天的時間和村民一起共創一首村歌,這一下激發了大家的“創作”熱情。在討論歌詞創作那一天,大家把村裏的會議室擠得滿滿的,踴躍發言。

  有的村民説:“村裏那一棵百年皂角樹,是幾代人的記憶,得把它寫進歌裏。”

  又有村民建議:“青瓦白墻的李灣院子是我們村的‘網紅’景點,要把它唱出來。”

  ……

  在外務工、上學的村民也將他們想到的歌詞發到村歌創作微信群裏。

  經過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思想碰撞,村歌《竹山之歌》逐漸成形。

  “花常開,水長流,漫山遍野橘花香,苦盡甘來竹山美,雨過天晴龍鳳翔……”一遍又一遍,由村民們共創的這首村歌逐漸在村裏傳唱開來。

  去年底,我們還把這首村歌唱上了全國舞臺,由村民自己演唱的這首《竹山之歌》一路“過關斬將”,奪得2023年中國村歌大賽總決賽三等獎。

  記錄家鄉風景、勞作

  農民畫家畫下係列水彩畫

  各位觀眾,聽完村歌,接下來我們請咱們村78歲的農民畫家劉正忠現場表演他的“絕活兒”——水彩畫。

  大家看,劉大爺這幅畫上畫的是一座青瓦白墻的院子,院子裏的百年皂角樹枝繁葉茂,院子外是金黃的稻田,他畫的正是我們村最能體現鄉愁記憶的李灣院子。

  劉大爺這次還帶來了他以前畫的《收稻谷》《採紅薯》等畫作,他畫的都是竹山村的鄉村風景,很接地氣,大家都把他稱作村裏的“老藝術家”。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畫拿到全國各地去展出,也有不少觀眾喜歡,大家記住他的畫的同時,也記住了竹山村,他也成了我們村的“宣傳大使”。

  大家可能以為劉大爺這麼能畫,早年不是畫工,就是木匠一類的手藝人,我現在就告訴大家,他就是村裏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平時雖然也喜歡寫寫畫畫,但以前從沒有想過還能用水彩畫來記錄家鄉。

  2021年,磨子鄉成為我市17個市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鄉鎮之一,由市紀委監委幫扶集團定點幫扶。民盟重慶市委會是幫扶集團成員單位,在重慶民盟畫院指導下,磨子鄉建起“土家畫鄉”農民畫室,發現和培訓骨幹農民畫家,定期開展農民畫培訓,鼓勵大家“忙時務農,閒時作畫”。

  在畫室美術老師黃偉的鼓勵下,劉正忠開始學繪畫。他第一次畫畫,就畫出了竹山村收稻谷的場景,得到老師和畫友的一致好評,他的學習興致也越來越濃厚。在接下來的半年裏,他圍繞鄉間的生産、生活,畫出了《竹山新道》《竹山歡歌》等係列水彩畫,成了畫室的“優等生”。

  在他的帶動下,劉銀、“00後”大學生劉曉夏等村民也開始學習繪畫,我們正計劃在李灣院子開一間鄉村美術館,今後大家再到竹山村,我領你們一起去看畫展!

  恢復失傳已久的技藝

  土家舞龍成壓軸大戲

  各位觀眾,最後我們將迎來這次“文藝匯演”最具民族特色的節目,同時也是壓軸大戲——土家舞龍!

  大家可能會説,這舞龍並不稀奇啊,在川渝一帶的鄉間經常可以見到。但你們注意看,我們村的土家舞龍可和許多地方的舞龍不一樣,它不光要“舞”,還要“唱”。伴隨著鑼鼓聲,隊員讓彩龍上下翻飛、騰挪跌宕。與此同時,隊長還要配合鼓點,開始“喊彩”這一別具土家特色的“説唱”表演。“喊彩”是即興表演,可以根據場景的不同説吉祥話、祝福語,因此十裏八鄉誰家有個喜事兒都會請咱們村的舞龍隊去表演。

  你們現在能看到土家舞龍並不容易,因為這項表演在村裏已中斷了10余年。前些年,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家的村民,根本找不出那麼多人來組建一支舞龍隊,尤其是特有的“喊彩”,更是瀕臨失傳。

  這多虧咱們的隊長曾凡書讓舞龍隊“起死回生”。

  去年咱們的村歌獲獎後,村民便提議辦一場“村晚”好好慶祝一番。有村民提出,竹山村搞“村晚”,缺了土家舞龍就沒有味道!因此,曾凡書有了重新聚集隊員、讓土家舞龍“活”過來的想法。

  曾凡書清點了表演所需道具:彩龍已經破敗不堪,大鼓的鼓架和鼓槌也不見蹤影。曾凡書沒有放棄,一邊張羅著重新聚集隊員,一邊翻新舊道具,重新配齊表演的鑼鼓。

  終于,13位舞龍隊隊員在他的發動下,再次聚集起來。這些隊員大多已經超過60歲,白天還要幹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排練。通過幾個月的排練,他們終于找回失傳的技藝,讓彩龍再次翻飛在今年的“村晚”,和你們看到的這次“文藝匯演”。

  “村民齊聲唱家鄉,繪出竹山新美貌,人人都來點個讚”……讓我們在曾隊長的“喊彩”聲中結束今天的“文藝匯演”!

  觀眾朋友們,“文藝匯演”已經結束,但竹山村誠邀賓客的熱情卻永遠都在,歡迎你們隨時來竹山村一起唱、一起畫、一起舞!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劉衝

編輯: 劉文靜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