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聚焦高品質發展丨美麗重慶與綠色長江如何“和諧共生”
2024年03月15日 09:2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3月15日電(李元元 陳雨)春日,在位于重慶市南岸區龍門浩老街的清水溪畔,“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遊玩。周邊居民張志豪回憶:“前幾年,溪裏的水又臟又臭,我們都繞道走。”近年來,重慶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全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如今,清水溪重回“水清岸綠”,沿著清水溪遛彎的市民越來越多。

市民在治理後的清水溪龍門浩老街段散步。新華網發

  源頭治污 清水溪再現“水清岸綠”

  南岸區清水溪是長江一級支流,流域總面積2.43平方千米,主河道長度為3.56千米,發源于南山街道海昌·加勒比海區域,流經涂山鎮蓮花村,在覺林寺報恩塔附近轉為箱涵,橫穿巴渝十二景之一的“龍門皓月”所在地——龍門浩老街後匯入長江。

  重慶市南岸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四大隊大隊長劉函銘介紹,2021年,當地生態環境部門在長江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中發現,因上游農村居民聚居點將污水直接排入河道、下遊建成區雨污混接錯接、沿線建設工程泥漿水排放等問題,清水溪沿線污水混入溪水直排長江,對長江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如何讓清水溪重回“水清岸綠”?“我們首先對清水溪流域的排水管網進行了精細化排查及污染源溯源。在此基礎上,我們給上、中、下遊‘量身制定’整改措施,通過源頭增設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改造建成區雨污錯混接點位、新建排污管網等多種措施進行係統整治。目前,清水溪上游已新建日處理能力300平方米的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1座,清水溪沿線新建污水管網約3.5公里、改造雨污水混錯接點位14個。”南岸區住房城鄉建委排水科科長王文壇説。

  經過整治,如今,清水溪再現“水清岸綠”,入長江排污口水質穩定達到V類及以上。

  清水溪的美麗嬗變是重慶通過入河排污口排查治理守護一江碧水的縮影。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一支隊支隊長李夕兵介紹,2019年,長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在渝北區、兩江新區率先開展,隨後擴大范圍到長江、嘉陵江、烏江幹流重慶段(簡稱“三江”幹流)。截至2023年12月底,重慶已排查621條河流9550個入河排污口,市級審核確定8387個。其中,長江、烏江、嘉陵江(“三江”)幹流401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93%。

  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已連續7年保持為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流域水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向好。

漢豐湖湖光山色美如畫。新華網發

 生態修復 消落帶變鳥類棲息“天堂”

  春暖花開,又是一年踏春好時節。在重慶市開州漢豐湖畔的騎行道上,自行車穿梭其間,與湖光美色相得益彰,呈現出“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美麗畫卷。

  “別看這裏現在湖光山色美如畫,十幾年前,這裏還是一片令人頭疼的消落帶。”開州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説。開州區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長江一級支流澎溪河流經開州。三峽蓄水後澎溪河流速減緩,水體自凈能力和稀釋能力下降。若不治理,這裏退水後將形成蚊蟲滋生、垃圾遍布的成片沼澤地。

  如何最大限度減少消落帶的面積,同時避免水質變差?近年來,開州區在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創新性實施了集水質凈化、景觀美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提升等功能于一體的鳥類庇護林、林澤、基塘、灘涂生態保育四級工程,著力構建獨有的濕地生態係統。

  係列治理讓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如今的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各種魚類、鳥類棲息的“天堂”。截至2023年12月底,這裏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種和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9種,每年到漢豐湖越冬的雁鴨類候鳥達20余種2萬余只。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的不只是漢豐湖。近年來,重慶堅決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攻堅戰,持續鞏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

  2023年,重慶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新建“兩岸青山·千裏林帶”50.5萬畝、國家儲備林101.5萬畝,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33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266.7平方公里,縉雲山生態環境整治、秀山錳渣場整治成效明顯,渝北銅鑼山礦區和廣陽島生態修復入選全國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獲批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祥眾公司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巡查生産線。新華網 馬天龍 攝

  綠色搬遷 梓桐村重回“安寧入眠”

  近日,重慶祥眾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祥眾公司)生産車間一片忙碌。祥眾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將鋼渣綜合處理後磨細制成一種新型建築材料,等量取代水泥應用于各種混凝土中。這種新型建築材料能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和耐久性,能耗只有水泥的16%,價格遠低于水泥。2011年,重慶市巴南區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祥眾公司,企業當年就實現了發展預期。

  高産量也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了傷害。祥眾公司原廠在巴南區麻柳嘴鎮梓桐村,這裏靠近長江,噪聲、粉塵更讓當地村民叫苦不迭。“日夜不息的機器噪聲讓人根本無法入睡。”村民張凡至今都對企業的噪聲記憶猶新。

  2016年12月,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該公司因噪聲、粉塵等被市民集中投訴,被要求關停、限期搬遷拆除。

  如何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幫助企業綠色發展?巴南區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鮮思倫介紹,巴南的解題思路是:將祥眾公司搬遷至巴南國際生物城工業園區內,同時引導和監督企業改進生産線,優化技術,讓企業在提高生産效率的同時,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如今,在巴南國際生物城工業園區內,祥眾公司的新廠設計年産量可以達到200萬噸,産值約5億元。位于原廠址的梓桐村,大貨車不再繁忙穿行,復耕復綠,山清水秀,詩意恬靜。

  “不鬧了不吵了,孩子能睡上好覺了,我們也安心了。”談起環境的變化,張凡臉上是滿意的笑。

  梓桐村的轉變是重慶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生動實踐。近年來,重慶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不斷強化“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品質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打造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截至2023年底,重慶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12個、綠色工廠133家。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扎實推進美麗重慶建設,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不斷增強人民的生態環境獲得感。

編輯: 李海嵐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