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2月12日電 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留下來——重慶綦江區紅岩村新事
新華社記者陳青冰
春節期間,在重慶市綦江區三角鎮紅岩村,30歲的黃剛整日奔走在自家果園和場鎮之間,趁着熱鬧的春節氛圍,希望能夠多銷售一點耙耙柑。
耙耙柑的學名是“春見”,因個頭大、味香甜、皮好剝而成為柑橘中的上品。“去年雨水好,我家種的耙耙柑産量有8萬斤,是往年的4倍。”黃剛説,他之前半年在家管護柑橘、半年在外面的建築工地打工,但是這次過完年卻想留下來。
除了喜人的柑橘收成,黃剛也從紅岩村黨總支副書記劉紹軍那裏了解到,村裏去年11月新開的民宿正在招人,春節後即可上崗實習。“在民宿上班工資可觀,又能兼顧果園,是我理想的工作。”黃剛説,他打算去應聘,一旦被錄取就不離開家鄉了。
然而,黃剛面臨的競爭壓力並不小。據劉紹軍介紹,隨着村裏産業類型不斷豐富、産業鏈條不斷延長,鄉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持續上升。以其本人為例,今年34歲的他於2018年從城市回到鄉村,想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現在,他既是村黨總支副書記,又是區人社局認定的勞務經紀人。
“以前大家都是一股腦兒想出去,現在不少人又想回來。”劉紹軍説,目前已有6人年後準備去民宿試崗。除了民宿,村裏的蠶桑園,一年三季都需要勞動力,就業崗位充足,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想留在村裏把握發展機會。
34歲的民宿老闆翁傑也是返鄉創業的代表人物之一。“很多年沒回過家,2020年得知家裏還有塊閒置用地時,我很驚喜。同時,紅岩村又正好在綦江國家地質公園旁邊,地理位置有優勢,所以我就開辦了一家民宿。”翁傑説,民宿一開張,生意就很好,月均收入4萬元。今年春節,翁傑本來打算把自家人接到民宿團聚,但是一位客人提前2個月就把民宿整個包下來,讓他又高興又有些遺憾。
據駐村第一書記張慶介紹,現在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以村委會為例,村委會7人,平均年齡為32歲。“年輕人思路靈活、幹事有激情,不少人都身兼數職。”張慶説,比如他們既是村幹部,也是勞務經紀人,還是鄉村帶貨主播。
目前紅岩村正在發展蠶桑、青脆李、柑橘等産業,並打造集休閒、觀光、蔬果採摘於一體的農旅産業,去年全村各項産業總産值超1000萬元。“鄉村産業的快速發展,給年輕人帶來越來越多的機會。”翁傑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