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月二十五日,渝中區魯祖廟核心區,外墻改造基本完成。記者 謝智強 攝\視覺重慶
在不少來渝旅游的外地游客心目中,解放碑是重慶城市的“最核心”。大家對這裡的印象,通常是高樓聳立、富麗堂皇。
不過,作為城市擴張的“原點”,這裡經過開埠、抗戰、三線建設、直轄等不同時期建設,留下了眾多不同風格的文化遺跡。
如今,離解放碑碑體數百米的魯祖廟區域,在舊城改造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這些城市記憶。1月28日,記者實地打探,帶你探尋城市最核心地區的“重慶記憶”。
既時尚又有煙火氣
從解放碑青年路入口前行約50米,一眼就能看到魯祖廟16號樓的入口。和一般的網紅景點不同,整飭一新的16號樓及其周邊有着十足的煙火氣。它的門口,是一排水泥砌成的階梯,旁邊的商戶將五顏六色的鮮花隨意地擺放在階梯上。
16號樓的底商,則是一家裝修考究、現代味十足的咖啡店。咖啡店的對面,是一家玩具店,整個店面以透明玻璃為主材質,很有時尚感,其門口擺放了很多新奇的玩具,路過的小孩爭相趴在櫥窗的玻璃上觀看。
咖啡店、玻璃建築、簡陋的盆花、挂在窗外的衣物……這些不太“搭”的元素,卻在這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這樣的情形,在魯祖廟隨處可見。這裡,不僅有奶茶、咖啡、社戲等服務於外地游客的門店,還有農貿市場、糧油副食店等本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業態。
“藝術感十足的小店與生活氣息滿滿的門鋪相對而立,用相機把兩者框在同一畫面下,卻沒有一絲違和感。”廣西游客劉夢婕説。
重慶“魔幻”城市的縮影
魯祖廟的改造,仍在繼續。
前文提到的16號樓周邊,是正在改造的魯祖廟核心區,其外墻改造基本完成。魯祖廟核心區的外墻改造後,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靠近民生路一側,整體色調以淡綠色和白色墻漆為主,臨街商鋪多用大尺度的落地玻璃,風格與對面的星級酒店、大型商業體相得益彰;靠近大同路一側的外墻,主要採用老重慶時期的磚瓦式灰白墻面,與老重慶居民樓風格接近,有一種久遠的年代感。
“這裡拍照很有感覺。”一名拖着箱子的游客路過“古墻”,拿出手機讓記者幫忙拍照留念。他説,想不到在解放碑這樣繁華的地方,竟然能通過這些墻面找到一種“穿越感”。
值得一提的是,魯祖廟招商中心正好位於大同路和民生路的交界點上,從正面看去,左邊是縱深平直的街道,右邊是向下曲折的馬路,幾乎是重慶“魔幻”城市的縮影。
更多歷史遺跡將重現
魯祖廟項目改造負責單位康翔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魯祖廟核心區改造升級的建築集群共計13棟,其中有4棟為文保歷保建築。改造項目的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設用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
這位負責人介紹,魯祖廟70%以上建築屬上世紀20—70年代,匯聚了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建築,堪稱多個時期的建築活標本,見證重慶的過去,也承載着重慶的未來。因此,改造項目要盡最大可能保留這些建築以前的樣子。
比如,大同路75號樓的屋頂是跨度約11米的雙曲線磚拱,在近現代建築中很具代表性。改造過程中,專家們提出“無論如何也要將其拱頂保留下來”,其背後的難度比保留一般建築要多上數倍。
記者還了解到,魯祖廟曾是老重慶的“花市”“書市”“匠市”(手藝工匠),抗戰時期還是《新華日報》《經濟日報》《中國夜報》《中國午報》等媒體的編輯部所在地,堪稱當年的媒體中心。隨着魯祖廟改造完成與對外開放,這些歷史遺跡將重現。
該負責人介紹,目前,魯祖廟核心區已經進入招商階段,預計在今年上半年正式開放,屆時,解放碑商圈將增加一個時尚與歷史底蘊兼具的“打卡”地。
重慶魯祖廟打卡攻略>>>
軌道交通1號線、2號線抵達較場口站後,可從3號口出站,沿民權路到民生路岔路口,再沿主路向上,在青年路交會處可進入。裏面有多處打卡點,建議繞行整個魯祖廟片區。(記者 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