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大足石刻研究院獲悉,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1月30日上線試運行,成為展示世界文化遺産大足石刻藝術及石窟保護、研究、傳承利用成果的全新平台。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蔣思維介紹,大足石刻作為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蘊含着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全新上線的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具備文化弘揚、學術科研、公眾服務等功能,將通過數字化技術讓文物“活”起來。

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全景大足”頁面。(大足石刻研究院供圖)
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主要由“全景大足”“大寶樓閣”“學術資源庫”“數字展廳”四個部分組成。在“全景大足”中首次實現了大足石刻“五山”數字化“雲游”,游客可通過電腦或移動端進入VR實景,線上游覽大足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石刻。“大寶樓閣”首次將大足石刻三維掃描成果進行雲端展示,對數十件可移動文物採用3D建模與新全景相結合的技術,為觀眾提供360度觀賞文物的新體驗。“學術資源庫”是首個大足石刻學術成果數字化共享平台,以全面、詳實的學術資源數據管理系統,實現了圖書、圖片、論文、視頻等數字資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在“數字展廳”裏,游客可以線上參觀大足石刻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和臨時展覽。
下一步,大足石刻數字博物館還將上線智慧導覽小程序,並推出中文、英文、少兒、手語四種線上解説服務。此外,智慧導覽將內嵌手繪地圖,實現景區內地圖導航。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其5萬餘尊石窟造像代表了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記者周文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