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新春走基層|烏江行船不再“通而不暢”
2024年01月27日 09:35 來源: 新華社

  近日,記者在烏江重慶武隆段走訪時,看到一個新變化:從去年底開始,通過“放水走船”,大幅縮短了枯水期經此船舶的等待時間,烏江武隆段不再“通而不暢”。

  1月24日,記者來到烏江銀盤電站的庫區停泊區。江水青綠,刺桐花開得正艷。“航電662”船和另一艘貨船停靠岸邊。“航電662”船23日晚就到達泊位,正值枯水期,壩下水位距離安全通航水位還差1米,只能泊船等待。

  船長田貴勝並不急。他接到通知,25日早上電站放水,水位抬升後就可以開船了。“跑船的人都不急,安全第一。”田貴勝説。


這是1月24日拍攝的烏江銀盤電站上游一帶景色。新華社記者周文衝 攝

  記者走到船尾的小餐廳,和田貴勝聊起來。田貴勝61歲,在貴州沿河烏江輪船有限公司上班,26歲就當上船長,退休後又被返聘,在烏江上跑了幾十年船。去年,他在貴州和重慶之間航線上跑了12個來回。

  這一次是田貴勝春節前最後一次出航。“航電662”船1月18日從貴州遵義余慶縣起航,滿載了640余噸磷礦石,運往重慶涪陵,全程約447公里,一路要經過貴州和重慶境內5道船閘,銀盤船閘是下水航程的最後一道船閘。過了銀盤船閘,就要進入烏江的一段自然航段,迎戰烏江武隆段的急流險灘。

  
這是1月24日拍攝的烏江武隆段葫蘆磧一帶景色。新華社記者周文衝 攝

  “航道狹窄、灣多、灘急,武隆段全佔了。”田貴勝説,與在庫區行船不同,自然航段水位漲落大,要靠經驗“看水走船”。哪有暗礁、磧壩,都在腦子裏,全憑記憶力走。但即使技術好,遇到水位低,船也走不了。

  尤其是每年9月至次年4月枯水期,“航電662”船這種重載貨船吃水較深,銀盤電站壩下水位往往達不到其通航標準。田貴勝説,2022年烏江大旱,比常年水位低三四米。他的船被困在壩前,苦等了兩個月。

  “現在不用等這麼久了,一般就等一兩天。”田貴勝説,銀盤電站每週定期放水調節水位,他會掐好時間提前開船過來,等待放水過閘。

  和記者一起登船的武隆區港航海事事務中心應急管理科科長羅健華説,2021年10月,烏江水域全線復航後,船舶載貨量有較大提升。去年11月,為保障上下游船舶安全通過武隆航段,武隆區交通局在重慶市港航海事事務中心支持下,與烏江沿線重慶各區縣建立了水上交通安全監管聯防聯控機制。船舶公司將行船信息與港航海事部門對接,後者向銀盤電站發調水函,銀盤電站請示上級電力公司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水的流量,讓滯留船舶安全通航。

  
1月24日,武隆區港航海事事
中心銀盤應急管理站站長楊軍對“航電662”船進行安全檢查。新華社記者周文衝 攝

  “現在出航不用帶太多吃的,知道不會等太久。”田貴勝的徒弟、駕駛員侯再國一邊説着,一邊用電飯煲燜上米飯。34歲的侯再國也是貴州人,跟着師傅跑了2年多烏江航線。除了他和師傅,這趟船還有一名輪機手和兩名水手。餐廳門口的小桌上,擺着他們從貴州帶出來的白菜、蘿蔔。起航時帶的50個雞蛋,還剩了不少。

  25日上午9點半,水位達到通航標準,“航電662”船再次起航。田貴勝在旁指導,徒弟侯再國駕船過閘,駛向下游。如果順利,春節前他們就能回到貴州的家。(記者周文衝)

編輯: 江茜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