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兩會新看點丨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2024年01月22日 18:06 來源: 新華網

  編者按:征途漫漫,惟有奮鬥。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從全面部署到縱深推進的重要一年。新重慶如何開新局、謀新篇?在今年的重慶兩會上,雙城經濟圈、陸海新通道、數字重慶、國企改革、現代産業、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綠色發展、創新驅動、教育均衡發展等熱點話題,承載着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傳遞出一系列發展新信號。新華網推出系列報道,為你深度解碼兩會上的這些“新看點”。

  重慶民警吳冬琴進校園開展普法知識講座。新華網發(資料圖)

  新華網重慶1月22日電(陳雨)如何助力新時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長?將心理健康講座納入開學第一課、將“法治課”從選修課變必修課……2024年重慶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心理健康、科學素養提升等家長們普遍關注的教育話題,積極建言獻策。

  建設心理健康平台和數據庫 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

  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包括孤獨感、抑鬱表現等。本次兩會上,重慶市人大代表、重慶市冬青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主任李長洪帶來了相關建議。

  在前期調研中,李長洪發現,目前,各中小學,特別是城市社區的學校基本都開展了學生的心理測評工作,但缺乏統一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標準。同時,重慶尚未形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統一的大數據平台,缺乏統一、全面且可持續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測評的數據缺乏信息交換機制和溝通機制。

  李長洪建議,組建市級層面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專家庫,統一全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評量表、工具庫。同時,打造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平台和數據庫,全面掌握重慶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預警及干預機制,並打通各部門心理健康測評和服務的通道。此外,將心理健康測評和心理健康講座納入開學第一課的系列內容。

  “在中小學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引導老師、家長髮現孩子有疑似心理問題後,及時到學校心理諮詢室或到心理服務機構接受心理諮詢,打通‘學校—家庭—心理諮詢機構—精神科醫院—社會’等綜合干預的全鏈條服務。可適當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和個案干預服務,豐富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李長洪説。

  培養尊法守法護法能力 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近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趨勢,並逐漸走向低齡化,亟需從根本上培養未成年人遵紀守法意識,以法治屏障切實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重慶市人大代表、潼南區人民調解中心副主任陳虹霖説。

  陳虹霖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主要有特殊群體家庭教育缺失、管理錯位導致其未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複雜的社會環境衝擊着未成年人本就脆弱的心靈、校園法治教育不系統仍流於形式、校園師資力量緊張難以及時發現處置苗頭性校園案事件、離校歸家途中缺乏有效監管措施。

  如何加強全市中小學生尊法守法護法能力?陳虹霖認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堵好源頭漏洞,多部門應聯合開展對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其他缺失監護人或監護人能力弱兒童的幫助,改善其家庭在法治、德育等方面的教育環境,從而助力家庭教育。此外,各學校還應切實理順校內“法治課”相關機制,共同研究授課形式、授課範圍等,用好用實法治副校長和法治輔導員,讓“法治課”從選修課變必修課;讓法律法規實實在在走進校園,走近老師和同學,力戒“法治進校園”的形式主義。

  陳虹霖呼籲,社會力量一起參與法治教育,齊心協力護好“苗”,為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和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護航。此外,家庭應加強家德家風建設,扣好孩子成長的“第一顆扣子”。

重慶第十一中學學生在科技嘉年華啟動儀式上演出《穿越千年的對話》。 新華網發

  加強科創教育 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科學素養是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核心素養之一。在今年重慶兩會,重慶市政協委員、北京市中聞(重慶)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張磊帶來的提案是《關於“雙減”背景下加強青少年科創教育的建議》。

  “科創教育和科創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科創知識體系關於自然、社會、思維多方面的客觀規律認知體系。”張磊認為,青少年通過科創教育和科創活動,以科創知識為基礎,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運用科學的理性思維去分析事物,從而能夠形成科學的自然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培養青少年科創興趣的同時,應用科學技術去解決問題,培養青少年開拓創新、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可以促進青少年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如何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張磊建議,各學校可以課後延時班、社團活動、課外科創活動、科學實驗室、科創研學、科創夏令營等活動方式,通過科技進校系列科創活動和實踐,讓青少年通過學科融合的教學方式和沉浸式動手實驗愛上發明、創造活動。

  張磊認為,推進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設也有助於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重慶市各區縣可依據自身特色,建設多種類青少年科普基地,例如生物科學基地、宇宙科學基地、人工智能基地等,並通過大力發展以科技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帶動各區縣的旅游産業,促進區縣經濟發展。”張磊説。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