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余國東:一體推進“九治” 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重慶力量
2024年01月19日 14:20 來源: 新華網

長江巫山段兩岸青山、碧水如畫。新華網 耿駿宇 攝

  新華網重慶1月19日電(陳雨)“2024年,重慶將&&全面推進美麗重慶建設的實施意見,打好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高水平推進美麗重慶建設,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更多重慶力量。”近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在接受新華網2024重慶兩會系列訪談時&&。

  2023年8月,美麗重慶建設大會召開,提出高水平建設美麗重慶,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市域範例。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長江幹流重慶段水質連續7年保持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100%,創“十四五”以來最佳水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5天,連續4年穩定在320天以上,連續6年無重污染天氣;土壤、地下水、聲、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連續17年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

  重慶地處長江上游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處於獨特而重要的位置。余國東介紹,近年來,重慶統籌高水平保護、高效能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潼南區、涪陵高新區、九龍坡西彭園區入選國家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和園區。重慶還積極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綠色貸款餘額超6600億元,氣候投融資試點入庫項目達497個。“碳惠通”&&註冊用戶達172萬、累計接入低碳場景15個,納入重慶碳市場的重點排放單位數量增至308家、累計成交碳配額4753萬噸。

  重慶還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攜手四川方面積極構建生態共建環境共保機制,着力破解跨界污染協同治理難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更加牢固。開展跨界河流聯防聯控聯治、共建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機制等3條跨區域協作經驗做法獲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全國推廣。

航拍重慶中心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葛老溪段項目。新華網發(楊敏 攝)

  2024年,重慶將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紮實推動美麗重慶建設,為長江經濟帶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貢獻綠色力量。為此,重慶將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一是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重慶將推動美麗幸福河湖建設,加強流域面積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系統整治,推動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抓好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治,加強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全力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清零區縣創建,穩步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加快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發布“無廢指數”,新建“無廢城市細胞”1000個以上。

  二是築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重慶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協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持續加強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嚴格輻射安全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和輻射事故發生,守牢美麗重慶建設安全底線。

  三是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重慶將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強化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持續推動氣候投融資試點,健全重慶碳市場配套政策體系,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探索制定“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評價指標體系和協同創新發展指數,激發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內生動力。

  四是攜手打造川渝協作示範樣板。重慶將加快實施“六江”生態廊道建設規劃,申報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污染土壤轉移協作機制,持續深化聯動督察、聯合執法、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對及輻射安全監管,推進氣候投融資、碳交易、大數據等領域合作,攜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先行區。

  五是打造生態環境治理市域標杆。重慶將配合做好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組織開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深入抓好各類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與司法銜接,加快“巴渝治水”“巴渝治氣”“巴渝治廢”等應用建設及實戰化應用,提升構建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編輯: 張青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