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月19日電(陳雨)重慶如何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現代化新重慶注入強大動力?近日,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在新華網《2024重慶兩會系列訪談》欄目中&&,重慶正着力實施“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職業教育提質領跑行動、高等教育突破躍升行動、強基培優專項行動、數字教育迭代升級行動、教育改革集成攻堅行動”六大行動,加快教育強市建設,激發教育強市建設新動力。

劉宴兵做客新華網《2024重慶兩會系列訪談》。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劉宴兵介紹,在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上,2023年,重慶大力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全年新增公辦幼兒園86所;渝中區、雲陽縣入選全國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機制實驗區;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與能力提升計劃,沙坪壩區、江北區入選全國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區。
在職業教育提質領跑行動上,重慶聚焦“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群體系,打造緊密對接産業鏈、創新鏈的職業教育專業體系,為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製造業兩大萬億級産業集群提供70%以上的新增勞動力,職教專業與産業匹配度達87%。此外,重慶還組建13個國家152家成員單位參與的陸海新通道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構建“職教隨企出海”重慶新範式。
在高等教育突破躍升行動上,重慶大力優化結構布局,新增16個學科進入ESI世界學科排名前1%,重慶中醫藥學院成為直轄以來第1所新設置成功的公辦本科院校。重慶市教委指導高校聚焦“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加強有組織科研,新增教育部科研創新平台10個,孵化高校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西山科技。
在教師隊伍強基培優專項行動上,重慶高質量開展師範專業認證,目前已通過教育部師範專業二級認證59個;分層分類實施國培市培計劃,每年投入資金1.1億元左右,培訓教師和教育管理幹部3萬人次;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教師、校長2000人次,持續建強中職“雙師型”教師隊伍。

劉宴兵介紹數字教育迭代升級行動實施情況。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在數字教育迭代升級行動上,重慶建成“渝教雲”、重慶教育寬帶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全市學校“寬帶網絡校校通”開通率達100%,擁有多媒體教室的學校佔比達100%;上線重慶智慧教育平台,開設川渝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專區等特色板塊,累計訪問量突破3億人次;聚焦師生對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匯聚在線課程4000余門、數字圖書46萬冊、數字資源600余萬條。
在教育改革集成攻堅行動上,重慶縱深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教育評價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教育現代化治理水平持續提升,教育開放協作之路走深走實。重慶市創新實施中小學黨建“五雙工程”,被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中央組織部宣傳推廣。
來自重慶市教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重慶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266所,新增學位6.3萬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4%以上,義務教育學校學區化、集團化辦學佔比超過80%,全市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8.08%。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後服務學生參與率達98.33%,惠及學生310萬人。

圖為訪談現場。新華網 耿駿宇 攝
劉宴兵&&,2024年,全市教育系統以組織實施教育強市建設規劃綱要為工作主線,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支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數字化賦能為重要載體,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們將深化高校‘對標爭先’建設計劃,開展高校‘雙創行動’,深入實施中小學校黨建質量提升‘五雙工程’,實施‘大思政課’建設計劃,推動課程思政各學段各學科全覆蓋,實施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國防教育支持計劃,開齊開足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劉宴兵説。
為提升基礎教育服務供給力,2024年,重慶將繼續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54%以上,學前教育普惠率鞏固在90%以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能力提升計劃,確保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5.5%以上;推進高中教育優質特色,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鞏固在98%以上。
重慶還將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發展貢獻力。具體而言,重慶將支持校企共建重點産業急需專業,加快形成緊密對接産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分級分類組建多跨協同的市域産教聯合體,完善多元協同、共建共管的産教聯合體治理模式;建立健全産教融合項目遴選建設機制,在校企“雙向賦能、同題共答”上形成發展與命運共同體,以此營造良好的産教融合生態。
在提升高等教育戰略支撐力上,重慶將加大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建設力度,加強長江生態環境聯合研究生院建設;高水平推進有組織科研,鼓勵支持高校積極爭取布局建設更多國家級科研平台;實施“渝躍行動”和高校引才專項行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重慶還將着力提升教育現代化治理變革力。“我們將建立全量覆蓋的高質量教育數據目錄,推動各地各校智慧教育平台與重慶智慧教育平台互聯互通;增強數字教育治理能力,建設重慶教育數字化指揮中心,推進義務教育入學、大學生就業創業等教育高頻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惠民工程,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劉宴兵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