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構建“416”科創戰略布局 重慶不斷提升“全國影響力”

  科技創新數據>>>

  今年我市組織實施重大(重點)專項科技項目132項

  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投入超30億元

  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991項 直接經費4.33億元

  立項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11項

  今年1—11月

  我市新增科技型企業13646家 同比增長125.5%

  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71家 同比增長13.0%

  

  在上周末舉辦的重慶國際人才交流大會上,28個重慶市科技攻關“揭榜挂帥”項目正式發布,涵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材料、智能裝備等領域,發榜金額2.21億元。

  其中,14個項目被納入重慶市科技重大專項予以支持、安排財政資金1.15億元,其餘項目由企業出資1.06億元支持,單個項目最高支持金額1500萬元。

  這些“揭榜挂帥”項目,都是經過多方徵集、專家把關最終形成的,旨在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能力。

  今年以來,重慶聚力打造數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綠色低碳4大科創高地,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16個重要戰略領域,構建“416”科技創新戰略布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速提檔。

  打造戰略科技力量

  完善具有重慶特色的實驗室體系

  12月15日—17日,鳳棲湖畔,2023年全國病理科主任能力培訓班在金鳳實驗室舉辦。

  這是我國病理界首次舉辦學科主任管理能力培訓活動,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卞修武在內的、來自全國各地名校、名科、名院的學科帶頭人匯聚在此,展開了一場病理界“最強大腦”之間的“頭腦風暴”。

  為什麼把“首次”放在金鳳實驗室?與會專家給出了答案——

  “金鳳實驗室能夠以病理為中心,設計打造了多個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科研&&,讓我十分震撼!”湖南省人民醫院病理科王波教授説。

  金鳳實驗室是市委、市政府構建具有重慶特色的實驗室體系的重大探索,作為重慶實驗室的“新樣板”、國家實驗室的“生力軍”,舉全市之力,高標準、高起點打造。自2022年6月投用以來,實驗室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加快打造生命健康科技創新高地。

  目前,金鳳實驗室已建成投用金鳳·華大時空組學中心、智慧病理實驗室、疾病表型組學實驗室等一流科研&&。今年5月,金鳳實驗室首次集中發布實驗室投用以來的7項科技創新成果,多項成果為世界首次發現或全國首創,戰略科技力量的雛形已顯。

  與此同時,金鳳實驗室積極推動第十一屆棒棰島腫瘤前沿論壇等高水平學術活動在渝舉辦,科研影響力越來越大。

  不僅是金鳳實驗室,今年以來,我市加快完善具有重慶特色的實驗室體系,按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原則,布局打造金鳳、嘉陵江、明月湖、廣陽灣四大重慶實驗室,打造具有重慶辨識度的戰略科技力量。

  同時,超瞬態實驗裝置、中國複眼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也在加快建設。

  融合科技創新資源

  組織實施重大(重點)專項科技項目132項

  “北太天元發布一年多來,在國內受到廣泛關注,已經從1.0版本升級到3.0版本,在突破通用型科學技術根技術的基礎上,正在不斷進行優化。”12月20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北太振寰(重慶)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李若教授説。

  李若介紹,數學是科學的語言,也是一切的基礎。通用型科學計算軟體作為科學計算方法的關鍵工具,是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基礎軟體。

  誕生於重慶的北太天元軟體,是國內首款、目前唯一從內核自主研發的通用型科學計算軟體,可支持高校教學、科研工作,目前已在汽車、航空航天、金融、生物等領域應用。

  今年,我市新設立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重大(重點)專項,以行業産業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按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提升有組織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實現相關技術突破。

  今年以來,我市組織實施了人工智能、高端器件與芯片、新能源等重大(重點)專項科技項目132項,通過財政資金引導社會投入超30億元。

  同時,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991項、直接經費4.33億元,立項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11項。在項目支持下,西南大學利用家蠶絲腺成功合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重慶大學開創界面調控新方法提升反式電池效率達24.6%。

  優化科技創新戰略布局

  科創核心承載區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兆言’是一個基於最前沿的技術、由我們自主研發的精調大語言模型。發布5個多月來,它在專業領域智能問答方面,已經與GPT3.5水平相當,達到最前沿的水平。”近日,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的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AI大模型中心主任齊鵬對記者説。

  隨着ChatGPT在全球大火,今年成為大模型迸發之年。作為重慶首個自主研發的大型語言模型,“兆言”於今年7月正式發布,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三大特點,可以很好地賦能製造、醫療、金融、文旅等行業領域。

  發布以後,齊鵬就帶領團隊着手“兆言”大模型的行業落地。前不久,“兆言”的第一款商用産品——“兆言·億詢”智能問答&&,已在實際場景中應用,並展現出“優等生”的表現。

  滬渝人工智能研究院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培育的高能級創新&&之一。今年以來,西部(重慶)科學城以成渝(金鳳)綜合性科學中心為引領,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目前,市級以上研發&&已增至330個。

  不僅是西部(重慶)科學城。通過高質量建設科創核心承載區,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引進建設開放式國際化研發機構50家,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加快集聚各類研發&&111家,三大科創核心承載區的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相關新聞>>>

  我市今年1—11月新增科技型企業13646家

  “我們2021年簽約落戶榮昌高新區並開工建設,2022年建成投産,雖然在榮昌的企業隊伍中,我們是‘新兵’,但發展很快!”12月20日,重慶昊格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昊格新能源)總裁兼總工程師潘猛説。

  昊格新能源是一家專注於太陽能輕柔組件研發、設計和製造的企業,2022年,公司僅投入量産7個月,就實現了4億元的出口額,産品100%出口至日本。

  雖然銷售業績不錯,但由於光伏行業“內卷”嚴重,公司的利潤很低。

  為此,潘猛成立了研發部門,親自擔任總工程師,帶領團隊自主研發輕柔光伏組件。

  今年7月,昊格新能源成功拿到通向歐盟的産品准入證書,為開拓歐盟市場、搶抓海內外訂單打下了堅實基礎。也是在今年,公司被新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昊格新能源是我市加快培育創新主體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行動計劃。

  今年截至11月底,我市新增科技型企業13646家、同比增長125.5%,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71家、同比增長13.0%,新增科創板上市企業2家。

  本報記者 張亦築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