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冬陽煦暖。
武隆區芙蓉街道黃金村“雲上牧羊谷”,黑山羊擠出羊圈、“嘚嘚”地躥上山坡,享受難得的冬日陽光。村民輕輕揮動着鞭子、吆喝着,讓羊兒們慢些跑。
“説是‘黃金村’,其實只有幾個採石場留下的大石坑。在‘雲上牧羊谷’發展以前,大家都覺得村裏前途‘無亮’。”放羊村民譚華壽告訴記者。自從重慶泰豐公司養殖公司在村裏發展“雲上牧羊谷”後,村裏才真正實現“前途無量”,村民的錢包逐年鼓起來了。
經過10年探索,泰豐公司通過一二三産業聯動發展,用信息化技術助力養殖業,用利益聯結機制吸引更多村民主動進入産業鏈發展中,已帶動了800余戶村民共同增收。
今年,該公司産值預計將超過3700萬元,明年有望突破1.5億元。
廢棄採石場裏建羊場
走進泰豐公司,加工區廠房背後是灰色石壁,清晰地留有當年採石場開鑿的痕跡;沿着盤山公路向上,綠樹掩映着依山而建的“吊腳樓”式羊圈,可存欄渝東黑山羊750隻。
“我們村只有這樣的石頭山。雖然離武隆城區不遠,但當年真是出了名的窮。”泰豐公司董事長、黃金村“土著”譚華勝指着採石場石壁説,原來村民最大收入來源就是外出務工。
十幾歲時,譚華勝也跟着外出務工。從扛沙袋開始,他通過艱苦打拼積攢起財富。
10年前,多年沒回過村的譚華勝步行2個多小時山路,才灰頭土臉地回到不通公路的黃金村。在村裏走了一圈,他感慨黃金村“還是老樣子”,也感嘆這裡草木茂密,是個發展養殖業的好地方。
依託村裏豐富的草木資源,譚華勝開始了渝東黑山羊的自繁自養。經過多年摸索、請教專家,泰豐公司總結出一套適合當地的養殖經驗:建設通風透氣又能在冬天保暖的標準化羊圈,減少疫病風險;平時圈養,在天氣晴好、氣溫適宜時出圈散養;每天定時喂飼牧草、飼料等“營養餐”,讓羊群科學增重……
“這種半圈養的養殖方式,既能讓黑山羊長高長壯,又能保持其獨特的肉質風味,還避免了其對草坡的過度啃食,實現了經濟效益,也保證綠水青山依舊。”譚華勝説。
目前,“雲上牧羊谷”輻射的養殖戶均採用了這種養殖模式,既保證了養殖戶能獲得規模效益,又確保養羊數量不會超過當地生態荷載。
在“雲上”山谷裏實現“雲上”牧羊
設在泰豐公司的“渝東黑山羊大數據中心”,碩大電子顯示屏上滾動顯示着“雲上牧羊谷”的養殖數量、黑山羊實時銷售價格;點擊可了解各圈捨得實時溫度、濕度、光照數據;在右上角,還有體溫異常的羊只預警信息,提醒技術員前去處理……
通過由武隆區和農業部門支持建設的“渝東黑山羊智慧養殖可視化系統”,“雲上牧羊谷”實現了智慧化養殖,大大降低了養殖技術難度和養殖成本。
“這裡海拔1000米左右,常年雲霧繚繞,所以我們的‘雲上牧羊谷’很寫實。”譚華勝笑着説,隨着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技術在養殖業上的應用,“雲上牧羊谷”實現了在大數據信息化的“雲”上“放牧”。
現在,飼養員通過視頻監控,及時發現圈裏準備“打架”的黑山羊,可趕在氣氛不對時及時“勸架”;在外散放時,系統可根據安裝在每只羊耳朵上的芯片發現掉隊的“小迷糊”,方便飼養員根據定位把它們找回家。
大數據中心負責人錢川介紹,現在通過系統預警,可以在異常剛發生時處理,大大降低了養殖的難度和成本。現在飼養750隻黑山羊,飼養員數量可以從10人降到4人,估計飼養成本可下降20%左右。
三産融合讓更多村民“喜洋洋”
12月6日中午,“雲上牧羊谷”的民宿裏,40張餐桌,桌桌爆滿。58歲的村民余紹奎穿着服務員的制服,幫忙上菜、打掃清潔,忙得團團轉。
“平時我在家養羊,遇到民宿忙不贏就來打零工,一天能掙100多元。”在忙碌間隙,余紹奎和記者擺起了龍門陣。
此時,余紹奎的妻子冉顯梅正在泰豐公司預製羊肉加工車間內,穿着白色工作服、頭戴白色工作帽,包裝已封袋的“羊肉湯鍋”。
冬季是羊肉消費旺季,除了吸引游客到“雲上牧羊谷”實地品嘗烤全羊、羊肉湯鍋,泰豐公司還通過預製菜加工,把武隆“碗碗羊肉”銷售到全國各地。最近一個月,羊肉預製菜的銷售保持在1萬盒以上。
12月6日,武隆城區居民唐鳳姣與朋友在“雲上牧羊谷”吃完烤全羊,臨走又買了兩盒羊肉湯鍋。“裏面羊肉很多,味道也不錯,自己吃、送朋友都很合適。”唐鳳姣説。
早在6年前,泰豐公司在武隆區有關部門建議下發展以羊肉為主要食材的鄉村餐飲,並配套建設起有120張床位的住宿,打造鄉村旅游。每年夏天,到“雲上牧羊谷”的游客達到3.5萬人次,第三産業帶來的收入佔到“雲上牧羊谷”總收入的60%以上。
譚華勝發現,不少游客走時都對羊肉菜品唸唸不忘。去年底,他在區裏和農業部門的支持下,發展起羊肉預製菜加工。
“以前是夏天游客多食客少,冬天食客多但耍事少;現在全年消費的羊肉更均衡,讓我們可以放心發展更多的養羊戶。”譚華勝説。
他算了一下,預計今年“雲上牧羊谷”的一二三産業比例在21:46:33。其中第二産業不僅産值更高,利潤也更豐厚,可帶動更多村民進入黑山羊産業鏈條。像冉顯梅和余紹奎夫妻倆,今年從“雲上牧羊谷”獲得的務工收入就達到三四萬元;通過泰豐公司的“代管代養”模式養殖山羊,他們還可以再獲得2萬餘元的收入。
目前,黃金村及周邊村已有800余戶農戶加入“雲上牧羊谷”的産業鏈發展中,預計今年戶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雲上牧羊谷’是我們區發展現代農業的典型代表。”武隆區農業農村委主任甘元勝告訴記者,在運用科技發展養殖業、實現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同時,“雲上牧羊谷”還通過“土地入股”“村集體經濟分紅”“吸納村民務工就業”“代管代養模式”“加工溢價”5種方式,與村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共享二三産業帶來的溢價,讓企業獲得穩定的優質羊肉原材料和務工人員,村民也嘗到現代農業發展帶來的“甜頭”。
甘元勝&&,該區將進一步堅持綠色發展、延長鏈條、促進融合、叫響品牌,激勵更多像泰豐公司這樣的農業企業加快發展,助力武隆打造全國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區,帶動更多農民實現增收致富。(記者 羅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