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巴南:市區聯手聚合力 同題共答促發展

  “多虧服務專員幫助,為我們企業解決了大難題!”12月初,位於巴南區的重慶宗申動力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運輸協調人員白黔平告訴記者,在市區兩級服務專員的協調下,如今企業從外地進貨的大貨車不再受通行時間限制,可以及時&&主城區路段,企業生産因此更加順暢。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巴南區積極與市級部門深化聯動共建,把握目標要求,注重分類指導,在更好為企業、為群眾辦實事上同頻共振、同向發力,交出了一份市區“同題共答”的滿意答卷。

  市區兩級“服務專員”

  聯手解決貨車通行難題

  “園區位於主城區,外地的貨車進出受到通行時間限制,我們企業也因此增加不少成本!”今年10月,巴南區經濟信息委負責人在走訪調研企業時,不少企業都反映了這個難題。

  原來,位於巴南區金竹工業園、宗申工業園的部分企業地處主城繁華路段,從外地來送貨的大貨車,只能在早上7點以前、晚上10點以後進入城區道路。加上外來車輛進城的時間不固定,導致企業接收貨物時需要額外安排人員,長期以來增加了不少成本。

  企業提出困難後,巴南區經濟信息委積極對接市經濟信息委,市區兩級“服務專員”馬上“報到”,並協調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交通局等部門,會同區級相關單位成立專班。專班先後到宗申工業園、金竹工業園等企業實地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建議、研究解決方案。

  “為企業解決急難愁盼是我們應盡的職責。”通過市區多部門協調研究,最終針對企業大型車輛進出時段問題,巴南區專門建立了專班工作微信群,只要有企業需要,相關部門便即刻為外地貨車申辦臨時通行證,讓企業運送貨物更方便,也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巴南區經濟信息委深化實化細化“服務企業專員制度”,將“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和“巴巴實”&&作為高效解決企業問題的重要抓手,全方位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巴南區已為300余戶規上工業企業逐一匹配由市管幹部和區管幹部擔任的服務專員,“一企一策”解決問題208個、企業滿意度100%。

  市級專家與鎮街攜手

  合力推進強村富民産業

  “紫甘藍整個長勢比較好,但是中間的空檔很大,説明你種植配置不是很合理,應該再適當密植,密植後産量還會進一步增加……”

  前不久,在巴南區姜家鎮蔡家寺村,重慶市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綜合室主任、研究員周茂林深入田間地頭,手把手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

  姜家鎮以發展“十黑”産業為主導,其中,黑苞谷、黑米、黑豆、紫薯、黑花生被稱為“黑五穀”,黑雞、黑鴨、黑豬、黑鵝、黑山羊被稱為“黑五牧”,共同組成“十黑”産業。經過多年發展,姜家“十黑”産業鏈不斷拓寬,目前新種的紫甘藍就是“黑”産業鏈的延伸産品。

  為助推“黑”産業做大做強,主題教育中,市農科院、三峽農科院等市級單位積極參與巴南區“黨建引領 百村振興”行動,與姜家鎮蔡家寺村等組成聯建單位,並先後派駐5名科技特派員上門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幾個月來,田間地頭時常能見到科技特派員們的身影。

  在市級專家指導下,今年姜家鎮的黑玉米産量、品質都實現了新的突破,預計産量同比往年將增加近一倍。

  “搞種植一年掙了接近2萬元,離家也近,方便划算!”姜家鎮蔡家寺村村民楊福玉樂呵呵地説。

  與此同時,姜家鎮還積極為市級專家們提供工作與生活保障,協助他們專心實施試驗種植,使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轉化,造福群眾。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巴南區堅持黨建統領、深化四聯共建,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促成了央企、市管單位、區級機關事業單位、金融(保險)機構、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建築、商會企業等下沉聯結、幫帶198個村,構建起“黨政主導、各方參與、群眾主體”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格局。

  市級檢察機關與區級部門

  共建法治生態小院

  “遇到有陌生電話讓你轉賬或者説你違法了,不要盲目相信,可以&&我們檢察官,或者到派出所核實處理……”

  12月5日,在巴南區二聖鎮幸福村法治生態小院,來自重慶市人民檢察院五分院的檢察官針對農村群眾關心的防詐話題,向村民普及防詐騙知識,送上防騙攻略。

  二聖鎮幸福村以主題教育為契機,與重慶市人民檢察院五分院、區第八幫扶集團、鎮司法所等單位一起,共同打造集多元化解、普法宣傳、溯源治理於一體的法治生態小院,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治理有機銜接,持續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

  幸福村法治生態小院設有愛心學校、心理疏導室、糾紛調解室、法治課堂等多種功能設施設備,成立了以村書記、駐村工作隊、區檢察院、區司法局、鎮派出所、鎮司法所、村民代表、鄉賢代表為成員的“共謀幸福”糾紛調解小組。

  結合目前村居留守婦女、老人、兒童居多的實際,法治生態小院以未成年人保護法、婦女權益保護法、民法典等法律為重點,聯合檢察、公安、司法、鄉鎮政府等,開展法治進校園,心理健康、養老防詐騙、暑期安全講座等,已成功調解各類民事糾紛10余件,涉及群眾30餘人。

  “感謝你們耐心給我解釋法律法規,雖然我經營出了狀況,但還是會認真履行合同……”今年11月,在法治生態小院糾紛調解室,鎮司法所調解員、幸福村黨支部書記張先福與駐村第一書記吳高鋒,耐心為村裏承包戶解釋相關法律政策。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解釋,承包戶答應兌現合同承諾。

  法治生態小院為幸福村的村民們帶來實打實的幫扶,也為市人民檢察院五分院的檢察官們提供了更多基層治理和法治工作經驗。

  9月以來,已有50余家央企、市級部門、高校、科研院所等積極參與巴南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通過與區級部門、鎮街開展聯合調研、一線辦公,在創建鄉村治理示範村鎮、探索鄉村“智管”模式、普法宣傳教育、發動在職黨員“雙報到”等方面加強聯建共建,促進巴南區高效能治理再上新&階。(記者 陳國棟 通訊員 羅莎)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