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重慶武隆關口西漢一號墓一次性出土600余件珍貴文物
2023年12月06日 09:24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重慶12月5日電(李海嵐 王津川 廖星晨)重慶武隆關口西漢一號墓考古發掘隊消息,該隊考古發掘工作近日取得重要收穫,工作人員在關口西漢一號墓一次性出土600余件漆木器、竹木器、銅器等珍貴文物,且保存較好,這也是長江上游地區一次性出土漆木竹器最多的墓葬。

考古隊工作人員清理槨室頂板。新華網發(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3年3月至今,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啟動白馬航電樞紐工程文物保護工作,對項目範圍內的17處地下文物實施了考古發掘,其中關口西漢一號墓收穫最為重要。

出土文物——干支木牘。新華網發(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關口西漢一號墓位於武隆區江口鎮烏江腹地,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有明確紀年的西漢墓。本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漆器、木器、竹器、陶器、銅器等珍貴文物,共計600余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土的文物“干支木牘”是本次考古發掘中的重大發現,也是首次在全國發現此類文物。

出土文物——耳杯。新華網發(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出土文物——木璧。新華網發(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此次關口西漢一號墓出土器物中,主要以漆器、木器和竹器為主,其中漆器以耳杯、漆盤為多,木器則以木牘、車、船、俑等模型為主,竹器目前可辨器形有竹笥、竹筒、竹弓以及竹排簫,另外還出土了部分陶器和銅器,大部分保存情況都非常好,此次出土的漆木器和竹器的數量和器類都非常豐富,這在長江上游地區尚屬首次。

考古隊工作人員對木棺進行打包提取。新華網發(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本次出土的600多件器物中,有一種漆木器,名稱叫做‘奩’,是上下可以扣合的。器物相對比較完整,在當時用做盛放銅鏡等化粧用品,如今表面還看得見一些精美的紋飾。”武隆關口西漢一號墓考古發掘隊領隊黃偉説,此次出土了類似這種器物還有很多,這一批器物總體來説填補了重慶地區沒有完整漆木器的歷史空白 。

考古隊工作人員清洗器物。新華網發(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據介紹,關口西漢一號墓為長方形豎穴土坑木槨墓,墓壙長6.5米、寬約4.3米,距現地表深4.13—4.78米。由於之前墓內常年處於滿水狀態,且未被盜擾破壞,所以槨室、木棺及隨葬品均保存較好,也成為西南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最為完好的木槨墓,同時也是重慶地區至今發現的唯一一座“清水墓”,這一重大發現,將填補我國烏江流域秦漢考古工作相關空白。

編輯: 陳雨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