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
巫溪:堅持人居融和 創建村容美

  巫溪縣鳳凰鎮木龍村“和美家園”建設場景。(受訪者供圖)

  一片片果園鬱鬱蔥蔥,一條條寬敞的水泥路串聯起家家戶戶,青瓦白墻的小樓在青山綠水中參差掩映……初冬的巫溪,一幅村凈、景美、業興、人和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簾。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陶淵明筆下讓人心馳神往的桃花源,如今在巫溪農村輕鬆可覓,一座座古老山村上演了一場又一場的“變形記”,人居融和,煥發出勃勃生機。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仗”。巫溪縣積極探索“三事分流”,把“五清五建一評比”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要內容,與打造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美麗庭院、發展鄉村休閒旅游等有機結合,抓準人居環境“小切口”,打造和美家園“高顏值”,擦亮了鄉村振興的底色,成為和美鄉村建設的“新樣板”。

  以“清”先行,實施鄉村亂象大整治

  走進巫溪縣鳳凰鎮木龍村,鄉間小道、白墻黛瓦,房屋錯落有致、院落乾淨整潔,鄉風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木龍村先後獲得“全國美麗宜居示範村莊”“重慶市綠色村莊”等榮譽稱號。然而在幾年前,這裡卻是柴草亂垛、糞土亂堆、垃圾遍地,環境十分惡劣。

  “現在木龍村的環境搞得好,我們家家戶戶養成一個習慣,每天早起打掃衞生,大家都在爭當十星級文明戶。環境搞得好住着都舒服。”鳳凰鎮木龍村村民譚學清説。

  “我們對照鄉村振興生態宜居要求,深入開展房前屋後、室內室外、村道社道及公共場所的衞生整治工作,全面清除衞生死角,徹底消除裸露和沉積垃圾,保持常態性乾淨整潔。實行‘戶集、村收、鎮轉運’垃圾處理機制,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注重垃圾分類處置。”木龍村支部書記劉啟選説,“以前村裏廚房垃圾到處扔、污水遍地流的場景不復存在了。”

  通過清理“藍頂棚”、清理無人居住廢舊房屋、清理房前屋後雜物堆、清理田間地頭廢棄物、清理管線“蜘蛛網”“五清”行動和多項“清理”措施共同發力,巫溪縣累計完成“藍頂棚”改造拆除235戶,規整破舊房屋125棟,並通過流轉、宅基地復墾、農房收儲、民宿改造等形式盤活再利用,動員850戶農戶自行清理房前屋後雜物堆,清理田間地頭廢棄物11噸,完成256戶管線清理規整。

  通過“和美家園”建設,推動人居環境由“臟亂差”向“潔凈美”轉變,巫溪縣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深刻“變革”,曾經“灰頭土臉”的村子褪去“舊衣”,換上了“新裝”。

  以“建”助力,實現村莊顏值大提升

  當調研組來到紅池壩鎮時,處處一派繁忙景象,“紅池工匠”們正在忙碌着,清理墻面、灑水潤濕、刷上灰漿……忙碌的身影給這個冬天增添了不少活力與暖意,也成了紅池壩鎮一道別樣的風景。

  如何把房子建得更安全、把院子建得更有特色、把田間地頭建得更加美觀?紅池壩鎮以“和美家園”建設為契機,組織各村黨員幹部摸排從事泥瓦工、木工、油漆工等建築工匠,篩選具備一年以上施工經驗且沒有發生過施工質量安全責任事故的建立“紅池工匠”名冊庫,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培訓機制。目前,名冊庫有在庫人員71名。

  紅池壩鎮黨委書記唐慶介紹,在紅池壩鎮黨委的帶領下,“紅池工匠”在塑造鄉村風貌、提升人居環境方面大顯身手,破舊的農屋變身獨具特色的民宿;泥濘的鄉間小道成為別具一格的便民路;雜亂的田邊地角被打造成微田園,這樣別致愜意的田園風光在九坪村吳家坪、漁沙村南岸坪、龍&村金竹坪等紅池壩鎮多個村社成為現實。

  以“建”助力,實現村莊顏值大提升的不僅僅只有紅池壩鎮,在巫溪廣袤大地上已“處處開花”。

  古路鎮觀峰村編制鄉村發展規劃,依託網格組織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共同謀劃村級發展建設,分年度開展基礎設施、文旅産業、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等項目建設,逐步提升整村基礎設施及發展條件。目前,全村水、電、訊實現全覆蓋,全村入戶路通達率100%、庭院燈安裝率100%、磚混房佔比率100%,群眾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村容村貌實現提檔升級。觀峰村也因此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最美休閒鄉村”“重慶十大最美鄉村”等榮譽稱號。

  近年來,巫溪縣在“和美家園”建設中,通過建房頂、建庭院、建入戶路、建微田園、建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等五“建”措施,用好本土規劃師、建築師和藝術家,規劃好、建設好、美化好鄉村。民居錯落有致、鄉間道路乾淨整潔、農家院落花團錦簇,全縣鄉村“顏值”爆表,“鄉愁”不再愁。

  以“游”驅動,實現人居環境大變樣

  在雀鳥忽長忽短的叫聲中,調研組來到通城鎮龍池村,深山茂林間,特色民居、景觀院落錯落點綴,路邊的花草樹木交相輝映……一幅“富美山居圖”徐徐展開。

  龍池村在“和美家園”建設中,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圍繞“二十四節氣”設置“春生”“夏繁”“秋收”“冬憩”四大組團,提檔升級布局奶茶店、時令茶攤、歲俗小吃街、啤酒花園、龍門客棧、雲頂部落、應物工坊、鄉村文化傳播中心等新業態,成為令人嚮往的旅游目的地。

  “現在龍池村乾淨整潔,游客越來越多,大家收入增加了,上學、看病都有保障,日子過得很舒心,我們真心感受到黨的政策好,政府辦了很多實事。”巫溪縣通城鎮龍池村村民鄭義説,“村裏的生活垃圾每天定時清理。特別是近兩年,通過人居環境整治,村民的觀念大大轉變,不僅熱心美化家園,還教育孩子們要愛護花草、保護環境。”看著村子越來越美,龍池村村民們打心底裏高興。

  扮靚農田與屋舍,以“游”驅動,實現人居環境大變樣,每個村都有不同的發展路子。

  群山環抱的紅池壩鎮茶山村,借助國家3A級旅游景區打造,對村民農房進行統一改造規劃,將民房變民宿,建成“森林人家”示範戶10戶、星級農家樂40戶,從昔日的“臟亂差”,到現在的“凈綠美”,不僅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環境,還讓村民們吃上了“旅游飯”。

  鄉村美了,詩意濃了,遠方近了。近年來,巫溪縣通過“和美家園”建設,改造農村危舊房、建設鄉村微田園,讓民房變客房、田園變花園、村莊變景區,目前已打造500余個鄉村旅游點,人居環境實現了轉型發展,有“顏值”更有“氣質”的美麗鄉村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村民也感受到了和美鄉村的美好生活。

  以“導”指引,實現村民觀念大轉變

  文峰鎮三星村鄉風文明信用積分超市正式開業,村民們一大早就來超市門口“看熱鬧”“大選購”。

  “這袋洗衣粉就是我兌換的,超市的商品多,價格也很實惠。”三星村村民楊東枚展示着手裏的“積分卡”開心地説。

  鄉村是農民的家園,人居環境整治要問需於民、問計於民,發揮農民自身的主體性。

  “這個活動讓每家每戶都參與,評比的結果都在公示欄,還建立了紅黑榜,形成了一種精神激勵,我作為一名黨員,更要發揮帶頭作用,講衞生、愛乾淨,不能讓村裏人看笑話。”自開展鄉風文明積分兌換以來,朝陽社區老黨員李永明帶頭示範把院壩打掃得乾淨整潔。

  據調研組深入了解,文峰鎮三寶村通過“三事分流”,建立了大事共助、小事互助、私事自助“清單制”,制定了一時能解決、一時難解決“兩本台賬”,讓村民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參與。推廣三色評比,以屋場庭院為單位,建立了“院落制”,開展了紅、藍、灰人居環境等評比,用“積分制”撬動了“大治理”。

  公平公正公開的模式漸漸在各村形成了比學趕超、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如在上磺鎮四灣村組織群眾推選環境衞生評創小組,每季度開展評創活動,建立紅黑榜並在全村通報,實行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實現了從“臟亂臭”到“鄉村美”的轉變。

  巫溪縣在“和美家園”建設中,通過發揮村兩委的作用,將支持村莊建設、愛護環境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推廣“清單制”“積分制”和“院落制”,積極引導村民自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形成“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強化引導與管理,形成長效管護機制,推動人居環境由“一時美”向“持續美”轉變。

  藍天白雲相映,綠水青山環繞。通過“和美家園”建設,堅持人居融和,村內全面亮化、美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漫步其間,仿佛置身在一幅靈動的美麗畫卷之中。

  美麗鄉村入畫來,幸福生活踏歌至。巫溪縣在“和美家園”建設中,推行“三事分流”工作機制,按照“歷史傳承、自然美麗”的原則,把村級大院建設與“改廁所、治污水、清垃圾”三大革命結合起來,打造了“方便舒適、整齊得當、清潔衞生”的人居環境,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增“顏值”、提“氣質”,實現了“面子”“裏子”齊提升。環境美、村莊美、庭院美、田園美、心靈美,“人居融和、美麗鄉村”正成為促進巫溪縣“和美家園”建設的一張新名片。(本文執筆:張鳳太;調研組成員:重慶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張鳳太;重慶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李超;重慶日報記者侯金亮、朱濤)

編輯: 劉磊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